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化学   3篇
综合类   4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研制了单体烃氢同位素在线测试系统(GC-TC-IRMS)中的高温热转化装置(TC).该装置主要由高温电热元件、高温裂解管、温控系统等部分组成.实验表明,高温热转化装置控温精度良好(±3 ℃);在1250~1500 ℃之间选择13个温度点,并选用最稳定的烃类化合物CH4,在每个温度点进行反复实验对比(n≥6),甲烷氢同位素值(δDCH4)随反应温度增高逐渐变轻;通过对标准多元气态烃类化合物、标准液态烃类化合物及原油样品测试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所研制的TC具有很好的稳定性与可靠性,δDn-alkane的测试精度优于±2.5‰, 完全达到研究需求.  相似文献   
2.
盐碱地绒毛白蜡与柽柳展叶期生理生化特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重盐分胁迫地段植物展叶期的生理生化特性.2007年4月29日,在天津大港区官港森林公园选定绒毛白蜡和柽柳样株,从早10时到晚8时,每隔2 h采集植物的根、枝、叶.按120°划分3个方位采样以做重复.用液氮罐带回实验室,测定组织含水量、水势、可溶性糖含量以及SOD和CAT活性.结果表明,柽柳的叶和根中的含水量显著高于绒毛白蜡,且含水量从叶到枝和从枝到根具有更大的变幅;绒毛白蜡叶水势与叶可溶性糖含量之间呈显著的线性负相关,而柽柳叶水势与叶可溶性糖含量之间呈二次曲线负相关的变化趋势但不显著;柽柳叶中SOD活性和CAT活性之间呈正相关,而绒毛白蜡展叶中SOD活性和CAT活性之间则呈负相关.这些结果表明,重盐分胁迫地段,柽柳以其较强的稀盐能力、渗透调节能力以及代谢能力使得其耐盐能力优于绒毛白蜡.  相似文献   
3.
万金塔地区位于德惠断陷西缘断垒带,其构造特征及变形机理与油气成藏密切相关。综合区域地质、钻井及三维地震解释资料,对万金塔地区构造样式、断裂系统特征、断裂活动期次及应力场进行分析;选取贯穿研究区的两条地质剖面,利用平衡剖面技术进行复原,重塑构造演化史;基于断裂控藏作用,采用权重加权平均算法建立相应数学评价模型,提出"三参数评价法"定量评价深大断裂活动程度。研究表明:万金塔地区历经多旋回构造运动改造调整,构造叠加复杂,形成深部断陷期基底断裂及浅部反转期叠加断裂两套断裂系统。其中,沟通深部和浅部的深大断裂性质呈分段变化特点,在逆冲走滑地区断裂活动程度相对较高,控制了平面上CO2气藏的富集,反之,在远离活动程度高的深大断裂、二期褶皱构造叠加断裂影响小、靠近沙河子组烃源岩灶的地区可能存在有机烃类气藏的富集。  相似文献   
4.
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遥感技术车联网控制系统的设计,采用少量高空遥感观测点代替当前车联网设计中部署的大量基站,参照物联网等系统的技术要素,结合新一代互联网数据组网技术、车载卫星导航定位技术、计算机电信集成技术,充分运用于城市路况交通建设的交互式控制之中,实现城市管理者对车辆流动性的监测与调度引导;同时还研究了控制系统中存在的关键偏差向量因子,结合线性系统和仿真实验得出最优化车联网控制系统的监测车辆和观测点。文章还对车联网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和分析。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比实验,研制了特定化合物碳同位素在线分析系统中连接气相色谱与同位素比质谱的核心部分——氧化反应装置,包括加热系统、氧化反应系统及接口系统,并以特定化合物的碳同位素分析为例,选用天然气工作标准样品,在600~950℃之间选择8个温度点进行了氧化反应实验,表明其碳同位素测定值(δ13C1,δ13C2,δ13C3)随反应温度升高而逐渐趋于稳定,符合氧化反应过程的一般规律.通过对不同碳数(1≤n≤31)烃类样品(工作标准、国际参考标准、天然气及原油样品)的测试,显示碳同位素值(δ13Calkane)的测试精度优于±(0.2~0.5)‰,满足研究需求,并有效降低了分析成本,具有良好的应用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建立了气体同位素质谱仪结合气相色谱测试天然气组成的新方法.气体同位素质谱仪能够解决色谱中热导检测器TCD分离非烃组分时,出现组合峰、个别峰不能实现基线分离及单个色谱峰有展宽的问题.通过不同方法测试了气体同位素质谱仪的稳定性,其相对标准偏差低于0.2%(n=6).将气体同位素质谱仪测得的非烃组分数据与色谱仪测得的烃类气体...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究甘肃东南部温泉的成因,通过气体地球化学的方法研究对比了该区温泉、冷泉和地表水中溶解气的组分及其同位素特征。结果表明:陇东南地区出露的温(冷)泉和地表水具有相似的气体组分特征,均以氮气为主(介于70. 47%~78. 33%);温泉水的δD~δ~(18)O数据点沿着兰州大气降水线分布,没有明显漂移;δ~(13)C_(CO_2)特征和CO_2含量表明CO_2属于有机生物成因。可见陇东南地区温泉水与深部围岩的同位素交换作用不强,温泉水的来源属于大气降水补给。其形成可能是地表水在深循环过程中受热后,由于频发的地震产生有利于地下水和温泉气上升、运移的通道,使的泉水沿裂隙溢出而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