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数学   2篇
综合类   6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了缓解信号交叉口对交通流的阻断问题,基于车路协同技术提出了信号交叉口速度引导决策方法.考虑信号灯相位差异以及车辆可能面临的交通状况,制定了3个速度引导策略,并构建了改进车辆跟驰模型.通过数值仿真验证了所提模型的引导效果,并分析了引导区间长度对速度引导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已有模型相比,改进车辆跟驰模型能够使更多的车辆在绿灯结束前快速通过交叉口,其他车辆通过速度引导平滑地减速停车或跟随队尾在红灯结束后不停驶通过信号交叉口,消除了车辆速度突变.此外,通过增加引导区间长度能够缓解信号交叉口车辆停车排队现象,进而提高了速度引导效果.改进车辆跟驰模型的可行性和优越性得到了证实.  相似文献   
2.
为了弄清信号交叉口右转机动车对行人过街的影响机理,应用穿越间隙理论,分析行人穿越机动车的分布规律,并推导了行人过街时间模型公式,通过定量分析及模型算例,找出了行人过街时间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定量关系,模型精度基本满足要求,具有较高的理论和实用价值,为信号交叉口的信号设计,特别是行人专用信号相位的设置、分析和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基于车路协同技术完全信息可达性的特点,引入车头间距反馈信息,并提出一种考虑前方多辆车优化速度信息的改进车辆跟驰模型,同时加入驾驶员在不同车头间距条件下的感知特性,改进了多速度差反馈控制策略.基于Lyapunov方法推导了改进模型的线性稳定性,并获得其稳定性条件.通过数值仿真方法分析了多前车优化速度和速度差信息对交通流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较已有MVD模型,考虑前方多辆车优化速度使得扰动作用时间减少了约30.3%;在频繁扰动作用下,引入多前车优化速度信息更有利于交通流稳定,且当参数N增至3时,尾车的停滞时间减少了74.0%;当通信车辆数不变时,通过拓展跟驰车辆的信息维度,可以提高交通流的稳定性,抑制交通拥堵形成.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土工格室加筋砂土的界面作用特性,采用离散元程序(PFC3D)建立土工格室加筋砂土的拉拔试验数值模型,分析了拉拔过程中的筋土界面位移、格室节点受力及界面接触力和孔隙率等宏细观参数的变化规律,揭示了土工格室加筋砂土在拉拔过程中筋土界面作用的宏细观机理。结果表明:格室拉拔阻力主要由格室纵肋界面摩擦阻力及格室横肋的被动承载力组成,界面摩擦阻力在前期发挥主要作用,而横肋的被动承载力在后期发挥主要作用;筋土界面区域的土体接触力和局部孔隙率随拉拔位移发生疏密相间的变化,界面区域砂土发生脱空,同时局部土体产生剪胀作用,对应界面孔隙率增大;宏观上随着拉拔位移增加,颗粒挤密咬合能力增强,对应的细观参数(界面接触力和界面局部孔隙率)发生起伏变化,界面区域接触力增大从而使得拉拔阻力随格室拉拔位移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5.
针对移位左转交叉口的交通冲突问题,提出了一种移位左转交叉口渠化模型.综合分析路段交叉口预信号与主交叉口信号之间的复杂关系,基于绿波控制理论,以车均延误最小为目标函数,构建了基于绿波控制的移位左转交叉口信号控制优化模型,利用Lingo软件进行求解.基于VISSIM仿真,分别从交叉口饱和度、左转交通量、直行交通量3个方面对该方案的适用性进行分析,同时利用武汉市中山路与民主路交叉口的数据验证该方案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当交叉口饱和度大于0.8时,该方案的改善效果显著;优化后的移位左转交叉口总车均延误和左转车均延误较优化前下降了7.6%和48.2%,验证了优化方案的有效性;当左转交通量占交叉口总交通量比重较大时,采用优化后的信号控制方案,交叉口总车均延误的降低效果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6.
城市道路发生交通事故后,事故区会形成通行瓶颈,若上游汇入事故区的车流不加以管控,则会导致车流在瓶颈区形成排队,甚至造成排队溢流、拥挤扩散.针对此问题,本文在获取事故路段通行能力和上游交叉口车辆流量流向的基础上,基于交通流均衡原理,构建事故点上游多节点交叉口分级截流的信号控制优化模型,以限制上游汇入事故点的交通量,同时在模型中考虑上游截流交叉口进口道的饱和度、排队长度、截流时长和主要截流路线,防止拥堵转移并减小调控交叉口的范围.案例仿真表明:该模型能够有效抑制事故点的排队长度,避免拥堵扩散,使路网平均车速提升20.54%,平均单车延误降低24.83%,且不会对周边路网造成较大负担.研究成果可为交通事故拥堵治理提供决策依据和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7.
左转自行车对直行机动车通行的影响分析模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首先分析了四路平面信号交叉口的交通流冲突,并应用穿越间隙理论,通过实际观测数据得到了左转自行车穿越直行机动车辆的概率分布模型,推导了左转自行车在一个信号周期内穿越直行车流的车辆数计算公式,以及左转自行车在一个信号周期内由于不能穿越直行车流而继续等待下次绿灯时间通过的滞留的车辆数计算公式.通过定量分析,最后得到了左转自行车对直行机动车的影响分析模型,为设置非机动车专用信号相位提供了理论依据.该研究为信号交叉口的信号设计,特别是非机动车专用信号相位的设置、分析和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为分析奖励措施下共享单车用户的借还车行为意向,弥补现有用户行为意向无法定量描述的不足,文章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提出了考虑不同感知成本的用户借还车行为意向的定量估计方法.首先从用户行为意向的影响因素出发,添加成本感知变量建立用户行为意向模型,利用预调查获取共享单车用户的个体特征和出行特征,通过正交实验法设计了关于出行目的、奖励金额与额外步行时间的出行场景问卷;然后利用收集的用户行为意向数据,基于出行效用理论建立用户行为选择概率模型,通过SPSS软件进行二项logistic回归求解模型参数,实现用户借还车行为意向的定量估计.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借车还是还车,用户早高峰出行均具有更高的时间敏感性,当额外步行时间大于8 min时,奖励金额以及规范停车区的设置对用户借还车行为的影响不明显;而当额外步行时间小于5 min时,奖励金额和规范停车区的设置能较好的影响用户的借还车行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