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5篇
  免费   110篇
  国内免费   159篇
化学   240篇
晶体学   4篇
力学   32篇
综合类   13篇
数学   77篇
物理学   162篇
综合类   97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80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89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74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2篇
  196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的总能计算研究了一氧化碳和氢原子在Ni(111)表面上p(2×2)共吸附系统的原子结构和电子态,结果表明CO和H原子分别被吸附于两个对角p(1×1)元胞的hcp和fcc位置.以氢分子和CO分子作为能量参考点,总吸附能为2.81 eV,相应的共吸附表面功函数φ为6.28 eV.计算得到的C—O,C—Ni和H—Ni的键长分别是1.19?, 1.96?和 1.71?,并且CO分子以C原子处于hcp的谷位与金属衬底原子结合.衬底Ni(111)的最外两层的晶面间距在吸附后的相对变化分别是 关键词: Fisher-Tropsch反应 催化作用 Ni(111) p(2×2)/(CO+H) 共吸附  相似文献   
2.
3.
1、引言 锂离子二次电池也称锂离子可充电电池。它是在金属锂二次电池的基础上进行开发而成,并于1990年2月正式问世。在日本,最早实现其商品化的是索尼的一家子公司——索尼能源技术公司(Sony Energy Tech)。 当初,尽管索尼已经生产了用电池进行工作的电子产品,但在该集团内部并不生产电池。当时的索尼总经理盛田昭夫策划,无论如何也得自己制作电池。为此,他指派索尼化工公司(SonyChemical)的董事长兼总经理户泽奎三郎与美国  相似文献   
4.
退火对电子束热蒸发193nm Al2O3/MgF2反射膜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设计并镀制了193nm Al2O3/MgF2反射膜,对它们在空气中分别进行了250-400℃的高温退火,测量了样品的透射率光谱曲线和绝对反射率光谱曲线.发现样品在高反射区的总的光学损耗随退火温度的升高而下降,而后趋于饱和.采用总积分散射的方法对样品在不同退火温度下的散射损耗进行了分析,发现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散射损耗有所增加.因此,总的光学损耗的下降是由于吸收损耗而不是散射损耗起主导作用.对Al2O3材料的单层膜进行了同等条件的退火处理,由它们光学性能的变化推导出它们的折射率和消光系数的变化,从而解释了相应的多层膜光学性能变化的原因.反射膜的反射率在优化联系、镀膜工艺与退火工艺的基础上达98%以上.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理论与实践的高度,阐述了管理科学的重要性,历史发展及其规律方法等,并提出了进行科学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7.
动态光散射实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动态光散射技术是测量纳米及亚微米颗粒粒径的有效方法.本文介绍了动态光散射实验的原理、实验装置及方法,并测量了粒径为85nm的聚苯乙烯水溶液的粒径,分析了实验产生误差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聚丙烯酸高碳醇酯(PBA)及聚丙烯酸十八醇酯(POA)是具有长烷基侧链的梳状聚合物,在溶剂苯中的Huggins常数(k′)随其分子量(M)的变化而变化.在PBA-苯体系中发现,当M低于某一临界分子量(MLC)时,k′随分子量的降低显著增大;当M大于某临界分子量(MHC)时,k′随分子量的升高而增大;当M在MLC~MHC时,k′基本上保持不变.而在POA-苯体系中发现,当M低于某一临界分子量(MC)时,k′随分子量的降低显著增大;当M大于该临界分子量(MC)时,k′在0.33~0.43变化.文中同时给出了精确算法用来计算PBA-苯体系及POA-苯体系中PBA及POA的特性粘度.当k′>0.758时,用稀释外推法计算;当0.758>k′>0.426时,用一点法公式[η]=ηsp/C(√)ηr计算;当0.426>k′>0.334时,用另一一点法公式[η]=(√)2(ηsp-lnηr)/C计算.  相似文献   
9.
自由自主的学习方式,所以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认识到自己的地位与作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合成了多个基于钴氰化锌的双金属氰化络合物(DMC)催化剂,并对催化剂的结晶形态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制备过程中,有机配体及其引入方式,温度,搅拌速度对DMC催化剂形态的影响.其中有机配体对DMC催化剂形态的影响是最主要的.有机配体中富电子原子的电负性的强弱和数量共同影响着DMC催化剂的形态.该类原子的电负性越强,得到的DMC催化剂的结晶性越差,无定型部分的比例越高,并且单个原子的电负性强弱比该类原子的数量在此间的影响更大.而在有机配体预先存在的情况下,该沉淀体系则更有利于无定型部分的产生.在30℃左右的沉淀反应温度下,得到的DMC催化剂的无定型部分比例最高.在有机配体存在的情况下,搅拌速度对DMC催化剂形态的影响有限.并且发现存在于有机配体中的DMC催化剂随着时间的推移,形态会发生变化.初步揭示了DMC催化剂的形态与其催化活性间的关系.而无定型态的DMC催化剂更有利于PO的聚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