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9篇
化学   9篇
物理学   2篇
综合类   14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油菜花粉十二肽的二维核磁共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核磁共振方法对油菜花粉十二肽溶液构象进行了研究。利用2D COSY和NOESY归属了^1H NMR谱的全部共振峰。用Karplus方程从肽键N-H质子与α-H质子的偶合常数计算出了所有肽键的二面角θ及Φ,并对其进行不同温度及不同溶剂条件下的观测。结果表明,在水溶液中该肽链为无规卷曲结构,个别肽段存在γ-turn构象。  相似文献   
2.
3.
钙调素 ( Ca M)存在于所有真核细胞生物体内 ,它可与很多天然的生物活性肽结合 ,如 β-内啡肽、胰高血糖素和某些昆虫毒液肽等 [1] .有关 Ca M与多肽相互作用的研究普遍认为 ,对 Ca M有高亲和性的多肽应该具有形成α螺旋结构的显著倾向[2 ] .为进一步确认多肽的主链构象对 Ca M亲和能力的影响 ,我们采用圆二色性光谱和核磁共振波谱分析了荞麦花粉碱性十二肽 BPP-1和它的类似物 BPP-3的结构特征 ,配合多肽对花粉钙调素 ( p Ca M)的结合能力 ,发现肽链的可塑性和 C端的极性是影响多肽与 p Ca M亲和能力的因素 ,而形成 α螺旋结构的倾…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利用VB的API编程来实现交互式动画效果,从而获得与用vc^ 来实现同样高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5-烷基-5-对-氟苯甲酰丙基巴比吐酸及硫巴比吐酸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与分子结构的关系,形成了一些理论。认为Ⅰ式中5位的两个R必须是烷基或芳基,若巴比吐酸的5位碳原子上保留一个氢原子,只被一个R取代的化合物则没有催眠作用。其次是两个取代基的碳原子总数以4~8个碳时药效较大。这类药物的作用主要是安眠,但易成瘾。在外科手术上,是借安眠作用来仰制病人的某些反应,从而达到镇静的目的,这叫做“安眠性镇静”。有时因病人的精神过于紧张而不能与大夫合作,急需镇静下来,但不需睡觉。使用巴比吐酸药物往往在未使病人充分镇静之前,催眠作用已相当显著,因此这类药物达不到满意的效果。同时对肝、肾功能也有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6.
教育网络游戏作为一个独立的新生事物,近年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其评价方面的研究仍然比较薄弱。从不同的评价主体,能够评价的内容及专业程度不同的视角出发,探究并设计了教育网络游戏的评价体系,并且讲解了该如何具体操作。  相似文献   
7.
花粉多肽对钙调素的拮抗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研究了在Ca2+存在下荞麦花粉肽及其类似物和丹磺酰标记的钙调素(D-CaM)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除肽BP-1外,都能与D-CaM结合而形成复合物。利用荧光光谱法测定了这些复合物的解离常数Kd.在所研究的多肽中以BP-13拮抗CaM作用最强,其Kd值为4.6×10-2μmol/L,抑制钙依赖性磷酸二酯酶活性的IC50为2.2μmol/L.我们还发现,当D-丙氨酸残基取代没有亲和性的BP-1中甘氨酸残基时,其亲和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
几种花粉多肽和多糖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报道了油菜、罂粟、荞麦花粉中的多肽和蒲黄、党参、罂粟花粉中的多糖成分的分离鉴定及有关生物活性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9.
本文详细论述了图像超分辨重建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包括基于重建的超分辨技术和基于学习的超分辨重建技术,最后总结了超分辨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The large single-crystal diamond with FeS doping along the(111) face is synthesized from the FeNi–C system by the temperature gradient method(TGM) under high-pressure and high-temperature(HPHT).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FeS additive content on the shape, color, and quality of diamond are investigated. It is found that the(111) face of diamond is dominated and the(100) face of diamond disappears gradually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FeS content. At the same time, the color of the diamond crystal changes from light yellow to gray-green and even gray-yellow. The stripes and pits corrosion on the diamond surface are observed to turn worse. The effects of FeS doping on the shape and surface morphology of diamond crystal are explained by the number of hang bonds in different surfaces of diamond. It can be shown from the test results of the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FTIR) spectrum that there exists an S element in the obtained diamond. The N element content values in different additive amounts of diamond are calculated. The XPS spectrum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our obtained diamond contains S elements that exist in S–C and S–C–O forms in a diamond lattice. This work contributes to the further understanding and research of FeS-doped large single-crystal diamond characteriz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