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3篇
化学   10篇
物理学   42篇
综合类   8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不同材料作为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ELDs)的电极, 制备了基本结构为[阳极/NPB(40 nm)]/Alq3(50 nm)/阴极]的异质结双层器件, 并通过改变OELDs器件的阴极或阳极来研究电极材料对器件光电性能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 各器件电流-电压(I-V)关系的基本特征与陷阱电荷限制电流(TCLC)机制的拟合情况相符. 由于有机材料本身能级的无序性以及载流子迁移率对温度和电场的依赖性, 不同电极的载流子注入能力与其功函数并无直接关系. 双层器件中由于空穴传输层的引入, 使得载流子复合区域位于有机层异质结界面处, 降低了金属阴极对激子的猝灭作用, 从而大大提高了器件性能. 此外, 金属电极OLEDs器件结构具有的微腔效应会导致发射光谱的位移和谱峰宽度变窄, 这表明通过对金属电极的表面改性和优化可使器件性能超过常规结构的器件.  相似文献   
2.
介绍制氢方法及当前国内外储氢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重点阐述镁基合金材料、氢化物储氢材料和有机储氢材料的储氢性能及评价,并预测了各种储氢材料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表(界)面张力测定方法的进展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近年来,由于计算机技术和成像技术的迅猛发展,以滴外形法,尤其以悬滴法研究表(界)面现象成为一个热点。本文综述了测定表(界)面张力和表面压的方法,着重介绍了悬(躺)滴法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The performance of an organic photovoltaic(OPV) cell based on copper phthalocyanine CuPc/C60 with a tris(8-hydroxyquinolinato) aluminum(Alq3) buffer layer has been investigated.It was found that the power conversion efficiency of the device was 1.51% under illumination with an intensity of 100 mW/cm2,which was limited by a squareroot dependence of the photocurrent on voltage.The photocurrent-optical power density characteristics showed that the OPV cell had a significant space-charge limited photocurrent with a varied saturation voltage and a three quarters power dependence on optical power density.Also,the absorption spectrum was measured by a spectrophotometer,an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dditional Alq3 layer has a minor effect on photocurrent generation.  相似文献   
5.
采用新型贵金属铱的配合物bis(1,2-dipheny1-1H-benzoimida-zole)iridium (acetylacetonate)作为磷光敏化剂,与荧光染料4-(dicyanomethylene)-2-t-butyl-6-(1,1,7,7-tetramethyljulolidyl-9-en-yl)-4H-pyran共同掺杂到聚合物主体材料poly(N-vinylcarbazole)中,以N,N'-diphenyl-N,N'-bis(1-naphthyl) (1,1'-biphenyl)-4,4'-diami-ne作为蓝光发光层,制备了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通过对掺杂体系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光致发光光谱以及电致发光光谱的表征,分析了该磷光敏化体系的能量转移机制. 结果表明,在该聚合物磷光荧光双掺杂体系中,由于磷光与荧光材料之间的不完全的F?rster能量传递过程,导致电致发光光谱中同时存在磷光材料三线态到基态与荧光材料单线态到基态的辐射衰减发光. 该掺杂体系成功实现了白光发射,随着偏置电压的升高,器件的CIE色坐标有微小的红移,但都非常接近等能白光点,器件表现出了很好的色纯度.  相似文献   
6.
混合蓝色和绿色发射的高亮度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星形六苯芴类新材料1,2,3,4,5,6-hexakis(9,9-diethyl-9H-fluoren-2-y1)benzene(HKEthFLYPh)分别制备了三种不同结构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在结构为indium-tin oxide(ITO)/NPB(40nm)/HKEthFLYPh(10nm)/Alq3(50nm)/Mg:Ag(200nm)的器件中,获得了两个电致发光谱峰分别位于435和530nm处的明亮白光.HKEthFLYPh足能量传输层;N,N'-bis-(1-naphthyl)-N,N'-diphenyl-(1,1'-biphenyl)-4,4'-diamine(NPB)是空穴传输层和蓝色发光层;tris(8-hydroxyquinoline)aluminum(Alq3)是电子传输层和绿色发光层.结果表明,当驱动电压为15V时,器件的最大亮度达到8523cd·m-2;在5.5V时,器件达到最大流明效率为1.01m·W-1.在电压为9V时,CIE色坐标为(0.29,0.34).此外,通过改变HKEthFLYPh层的厚度,发现蓝色发射的相对强度随着HKEthFLYPh层厚度的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7.
文雯  王博  李璐  于军胜  蒋亚东 《物理学报》2009,58(11):8014-8020
研究了基于红色荧光染料3-(dicyanomethylene)-5, 5-dimethyl-1-(4-dimethylamino-styryl) cyclohexene(DCDDC)的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性能,分别制备了基于DCDDC超薄层和DCDDC掺杂主体材料的两种器件结构: 1)indium-tin oxide(ITO)/N, N′-diphenyl-N, N′-bis(1-naphthyl-pheny1)-1, 1′-biphenyl-4, 关键词: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白色发光 红色荧光染料 掺杂  相似文献   
8.
将黄光磷光材料bis[2-(4-tertbutylphenyl)benzothiazolato-N,C2’]iridium (acetylacetonate) [(t-bt)2Ir(acac)]超薄层作为黄光发光层,两个蓝光磷光染料iridium(Ⅲ) bis(4’,6’-difluorophenylpyridinato)tetrakis(1-pyrazolyl)borate (FIr6)和bis[(4,6-difluorophenyl)-pyridinato-N,C2’](picolinate) iridium (Ⅲ) (FIrpic)掺杂层作为蓝光发光层,制备了三元发光层的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该器件具有三元磷光染料分子协同发光特性,并且利用合适厚度的隔层,将三线态激子束缚在各自激子复合区域内,获得了稳定电致发光光谱,CIE色坐标为(0.29±0.01, 0.34±0.01),处于理想的白光区域。通过器件电学特性的测试,验证了磷光染料在三元发光层器件中电致发光作用的机理,同时结果表明,三元发光层器件由于稳定的激子复合区域而有效减弱了器件效率滚降现象。  相似文献   
9.
文中介绍了一种微机控制下的电流-电压-亮度(IVL)测试系统的设计,该系统主要用于测试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器件的电流-电压-亮度等光电参数,具有测试速度快和易于操作等特点;系统的研制成功可对OLED显示器件物理机制的研究提供测试手段。  相似文献   
10.
锁钒  于军胜  邓静  蒋亚东  王睿  汪伟志  刘天西 《物理学报》2007,56(11):6685-6690
研究了新型的芴-咔唑共聚物(PFC)与聚乙烯咔唑(PVK)掺杂体系的光致发光和电致发光特性.制备了结构分别为indium-tin-oxide(ITO)/PVK:PFC/bathocuproine(BCP)/tris-(8-hydroxylquinoline)-aluminum (Alq3) /Mg:Ag,ITO/PFC/BCP/Alq3/Mg∶Ag和ITO/PVK/BCP/Alq3/Mg∶Ag的三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对器件的光电特性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掺杂体系中的PVK有效地抑制了固态膜中PFC激基缔合物的形成.掺杂器件在不同的外加电场作用下发生发光层位置的移动,通过调节外加电场,可以获得从绿光到蓝光的可见光发射.当外加电压大于7V时,掺杂器件的蓝色发光亮度达到1650cd/m2,推测其中可能存在从PVK到PFC的能量传递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