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679篇
  免费   15307篇
  国内免费   17539篇
化学   36591篇
晶体学   1868篇
力学   3744篇
综合类   1757篇
数学   8346篇
物理学   23863篇
无线电   43356篇
  2024年   345篇
  2023年   1201篇
  2022年   2954篇
  2021年   3082篇
  2020年   2672篇
  2019年   2613篇
  2018年   2566篇
  2017年   3388篇
  2016年   3037篇
  2015年   4357篇
  2014年   5283篇
  2013年   6551篇
  2012年   7049篇
  2011年   7455篇
  2010年   7147篇
  2009年   7412篇
  2008年   7867篇
  2007年   7332篇
  2006年   7050篇
  2005年   5867篇
  2004年   4604篇
  2003年   3277篇
  2002年   3325篇
  2001年   3053篇
  2000年   3011篇
  1999年   1580篇
  1998年   782篇
  1997年   594篇
  1996年   569篇
  1995年   434篇
  1994年   416篇
  1993年   401篇
  1992年   322篇
  1991年   266篇
  1990年   227篇
  1989年   225篇
  1988年   222篇
  1987年   184篇
  1986年   135篇
  1985年   98篇
  1984年   106篇
  1983年   93篇
  1982年   59篇
  1981年   49篇
  1980年   49篇
  1979年   50篇
  1978年   32篇
  1977年   13篇
  1965年   25篇
  1959年   1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0 毫秒
1.
Two series of novel alternating copolyoxamides (PAnT-alt-n2 and PAn2-alt-62) are synthesized via solution/solid-state polycondensation (SSP). The alternating structures are analyzed carefully with 1H NMR and 13C NMR spectra. The melting behaviors, thermal stabilities, crystal structures and crystallinities are systematically evaluated by DSC, TGA and WAXD. The results reveal that these alternating copolyoxamides possess almost perfect alternating chain structures and have high melting temperature (Tm > 270 °C), high crystallinity (Xc > 32%) and high decomposition temperature (T5 > 405 °C) as well as low saturated water absorption (<3.5 wt%), which suggests that they have high potential as engineering plastic of high heat resistant.  相似文献   
2.
The artificially accurate design of nonmetal electrocatalysts’ active site has been a huge challenge because no pure active species with the specific structure could be strictly controlled by traditional synthetic methods. Species with a multiconfiguration in the catalyst hinder identification of the active site and the subsequent comprehension of the reaction mechanism. We have developed a novel electro-assisted molecular assembly strategy to obtain a pure pentagon ring on perfect graphene avoiding other reconstructed structures. More importantly, the active atom was confirmed by the subtle passivation process as the topmost carbon atom. Recognition of the carbon-defect electrocatalysis reaction mechanism was first downsized to the single-atom scale from the experimental perspective. It is expected that this innovative electro-assisted molecular assembly strategy could be extensively applied in the active structure-controlled synthesis of nonmetal electrocatalysts and verification of the exact active atom.  相似文献   
3.
摘 要:核心网业务模型的建立是5G网络容量规划和网络建设的基础,通过现有方法得到的理论业务模型是静态不可变的且与实际网络存在偏离。为了克服现有5G核心网业务模型与现网模型适配性较差以及规划设备无法满足用户实际业务需求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长短期记忆(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网络与卷积LSTM (convolution LSTM,ConvLSTM)网络双通道融合的 5G 核心网业务模型预测方法。该方法基于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技术以实现高质量的核心网业务模型的智能预测,形成数据反馈闭环,实现网络自优化调整,助力网络智能化建设。  相似文献   
4.
诱导式卫星欺骗干扰可诱导航空器逐渐偏离预定航迹,难以被发现,因此及时有效地检测干扰是飞行安全的保障。在现有紧组合导航体制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基于误差估值累加开环校正的紧组合导航结构,并证明了其性能与传统闭环校正紧组合导航性能等效。在此结构中,将紧组合导航系统与自适应序贯概率比检测方法结合,提出了一种基于误差估值累加开环校正的诱导式欺骗检测方法,融合紧组合导航信息与其他不受欺骗影响的导航信息,构建欺骗检测统计量进行诱导式欺骗检测。仿真结果表明,开环校正结构可避免随时间累加的惯性导航系统误差所导致的组合导航滤波器发散问题,同时欺骗检测方法可进一步提高算法对“最坏”情形下微小诱导式欺骗的检测效果。  相似文献   
5.
支婷  刘颖  周华春  张宏科 《电子学报》2021,49(8):1653-1664
随着互联网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应用场景的多元化,传统网络无法很好地满足新业务的动态多样化需求,因此国内外对未来网络展开了深入研究.本文首先介绍了未来互联网体系架构的研究现状.其次,介绍了具备"三层、两域"特征的智慧标识网络(Smart Identifier NETwork,SINET)体系架构,然后重点阐述了SINET服务机理在服务的命名与解析、路由机制、服务缓存、移动性、传输控制机制、可扩展性、绿色节能等关键技术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并进一步详细分析了SINET服务机理的安全性.最后总结了SINET面临的挑战,对SINET服务机理在大规模场景部署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做出讨论.  相似文献   
6.
直通链路技术己广泛应用于车联网场景。对于直通链路技术的潜在技术方向给出可行的建议,包括传统直通链路技术的增强方向,如载波聚合、使用非授权频谱等;侧行链路对于中继场景的应用扩展,包括终端到终端之间的中继,以及中继的多链接场景;在高精度定位场景使用直通链路技术。并且,给出直通链路技术与各种新技术的融合应用,如智能反射面与区块链技术,从而解决直通链路技术自身的缺陷。  相似文献   
7.
8.
9.
利用 C 语言编程进行北斗卫星星历数据的实时读取,更新结构体的卫星轨道参数, 从而实现北斗卫星位置的解算,并与武汉大学数据中心提供的北斗精密星历作比较,对解算的卫星位置结果进行评估,最大误差不超过 3.5 米,满足实际应用需要。  相似文献   
10.
黄科  袁启平  董薇  孙沂昆  亢勇  王天翔 《电视技术》2021,45(10):129-135
恶意代码数量已经呈现爆炸式增长,对于恶意代码的检测防护显得尤为重要.近几年,基于深度学习的恶意代码检测方法开始出现,基于此,提出一种新的检测方法,将恶意代码二进制文件转化为十进制数组,并利用一维卷积神经网络(1 Dimention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1D CNN)对数组进行分类和识别.针对代码家族之间数量不平衡的现象,该算法选择在分类预测上表现良好的XGBoost,并对Vision Research Lab中的25个不同恶意软件家族的9458个恶意软件样本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的方法分类预测精度达到了9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