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无线电   6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3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61 毫秒
1
1.
一种基于准正交空时码的低复杂度MIMO差分检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德福  唐友喜  邵士海  马万治 《电子学报》2007,35(10):1849-1853
针对可实现全速率传输的准正交空时码,提出了一种低复杂度的准正交MIMO差分检测方法.该方法在发射端对数据比特进行联合星座映射,构造准正交空时码进行差分编码;接收端采用最大似然准则对两组星座符号对(symbol pair)并行差分检测.本文提出的星座集合及联合星座映射方法简化了接收端检测算法,降低了检测计算复杂度.  相似文献   
2.
考虑充分散射多径衰落信道中的时频二维扩频BPSK调制信号,针对联合相干非相干检测算法,寻找扩频信号处理增益的上限。首先给出了扩频信号处理增益的闭合表达式;然后分析当信号带宽无限增大或符号长度无限增大时,扩频信号处理增益不会无限增大;最后得出处理增益的上限由信道参数和信噪比决定的结论。分析与仿真结果表明,BPSK调制、20dB信噪比、100Hz最大多普勒频移、5×10 6负指数衰落因子的充分散射多径信道,扩频信号的处理增益不超过30dB。  相似文献   
3.
针对多核环境中高速无线信号的加扰、解扰,提出了一种基于稀疏矩阵的多核并行扰码方法。首先对输入信号进行串/并转换,并将各路信号分别送入对应的处理器核;考虑基于稀疏矩阵的并行扰码生成器,在单个处理器核内,将其生成的伪随机码与输入信号进行模二加运算,得到单路信号的扰码输出;最后将多路并行的扰码输出变换为串行输出。运算量分析结果表明,采用IEEE 802.11n中的扰码生成多项式,与普通矩阵乘法实现的多核并行扰码方法相比,基于稀疏矩阵的多核并行扰码方法,其运算量降低了一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4.
对于多径自干扰信道场景下同时同频全双工(CCFD)无线通信系统,考虑射频域多抽头自干扰抵消技术,现有研究多集中于实验验证,缺少抽头个数与延迟设置、幅度和相位等参数对自干扰抵消性能的影响分析,不利于工程参数的选取。针对此问题,在已知抽头个数和延迟设置的情况下,该文给出各个抽头幅度和相位的求解方法,并推导了幅度和相位误差对自干扰抵消性能影响的理论表达式。分析与仿真表明,对于特定抽头个数,当最大抽头延迟小于自干扰信号主径延迟时,自干扰抵消值随着最大抽头延迟的增加而增加,而当最大抽头延迟大于约两倍自干扰信号主径延迟时,自干扰抵消值随着最大抽头延迟的增加而减少;对于特定抽头延迟范围,当抽头个数增加或自干扰信号带宽减少时,自干扰抵消值随之变大;对于特定的延迟设置,随着幅度或相位误差的增加,自干扰抵消值越来越小。  相似文献   
5.
孙德福  唐友喜  邵士海  马万治 《电子学报》2007,35(10):1980-1983
本文提出一种无需信道估计的分布式MIMO差分编码及检测方法:发送端将发射符号进行相位差分调制后生成空时码矩阵进行发射,接收端利用前后接收量判断相位信息恢复出发送端数据信息.本文将该方法在不同信道传播时延场景下进行了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在相同Eb/N0情况下,不同信道传播时延对应的误码率性能不同:在信道传播时延从0.1Ts到0.9Ts的变化过程中,误码率随信道传播时延的增大先降低后升高,当信道传播时延为0.6Ts左右误码率达到最低,存在使系统误码率性能较好的信道传播时延.  相似文献   
6.
考虑多接收天线的第三代移动通信长期演进(LTE,long term evolution)上行通信链路,针对该链路中的Wi-Fi同频干扰,提出了一种新的多天线合并方法:干扰重建抑制合并(IRRC,interference reconstruction rejectioncombining)。首先估计接收信号的协方差矩阵,并将其作为干扰信号协方差矩阵的近似值;再应用干扰抑制合并(IRC,interference rejection combining)恢复期望信号;然后从接收信号中剔除期望信号,得到重建的干扰信号;最后,再次估计干扰信号的协方差矩阵,并进行干扰抑制合并。多径衰落信道中的仿真结果表明:考虑一发两收、正交相移键控(QPSK,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调制、0dB干信比的LTE上行信号,与传统的IRC方法相比,最小均方误差准则下应用IRRC方法约有2dB的发射功率改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