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6篇
化学   41篇
无线电   1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9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描述了一种采用分辨率提高技术后用于可制造性设计的验证方法.该方法的目的是验证设计功能与设计目的是否一致,更精确地说,使刻印出来的图像与设计一致.还描述了这种基于模型的验证方法的过程建模,实例说明这种方法的性能.  相似文献   
2.
合成和表征了4个不同外源桥的醇式双核铜配合物:[Cu_2(L)(u-Cl)](1),[Cu_2(L)(p-N_3)]·DMF(2),[Cu_2(L)(g-OCH_3)(3)和[Cu_2(L))(u-C_3H_3N_2)·1/2C_2H_5OH(4).其中L是负三价的双核配体2,6-二甲酰-4-甲基苯酚双缩苯甲酰肼。配合物(3)的晶体为P1空间群,a=0.8294(1),b=0.9333(3),c=1.4736(6)nm,谨=79.51(3),"=80.93(2),)F=81.32(2)°,Z=1.磁性研究表明外源桥对金属离子之间磁交换作用的影响与其在光化学序列中的顺序基本一致。通过分子力学和量子化学计算,从结构因素和电子效应两方面解释了上述配合物的酮式和醇式互变异构体对磁交换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合成了三核苯甲酸铁配合物[Fe3O(OBZ)6(H2O)3](NO3)(acetone)5。测定了其晶体结构,其中三个铁形成等边三角形结构。配合物的变温磁化率表明,分子内三个铁之间有弱的反应磁性交换作用,J=-33.18cm^-1。分子之间则有更弱的反铁磁性交换作用,ZJ^'=-1.14cm^-1。  相似文献   
4.
合成所得双(N-氧化吡啶-2-甲醛)缩1,2-丙二胺的镍(II)配合物[Ni(piopn)(H_2O)_2](ClO_4)_2的晶体属空间群C_s~4-C_c, 晶胞参数a=0.7397(3) nm, b=1.3187(7) nm, c=2.5502(14) nm, β=102.18(4)°. 用分子轨道理论的近似方法分析了该配合物的电子结构和分子轨道, 探讨了分子的结构特征与红外光谱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无机酸系列的酸强度(pKa值)与羟基上氧原子的亲电子超离域度S(E)成线性关系的规律性,找出聚硅酸系列的相应线性方程为:并由此推测低聚硅酸溶液中可能存在的硅酸结构:在三聚硅酸溶液中主要存在着六元平面环的三聚体;在四聚硅酸中则主要存在着三种环状的四聚体。  相似文献   
6.
樊俊峰  王国雄  沈海斌  楼久怀   《电子器件》2006,29(4):1164-1167
随着芯片集成度的逐渐提高,芯片单位面积所消耗的功耗也越来越大,因此,可靠的电源网络设计和验证已成为芯片设计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在以往。集成电路(IC)设计工程师往往根据经验来设计电源网络,但工艺到0.18um,这往往会引起芯片功能失效。根据这个问题。本文首先介绍电压降(IR-Drop)和电子迁移率(Electro-migration)现象和对芯片性能的影响;其次,提出一种有效的电源网络设计和验证方法,并在芯片的物理设计初期对电源网络作可靠性估计;最后,经过椭圆曲线加密芯片(ECC&RSA)的流片,表明采用该方法设计的芯片,工作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7.
为了减少基于提升的二维离散小波变换(DWT)VLSI结构设计中的片内存储需求,采用了一种新颖的调度方法,通过读取少量数据进行行滤波操作,并实现和列滤波的并行处理,有效地减少了片内存储容量.此外,行滤波和列滤波变换内部结构采用流水线设计方法,加快了运算速度,提高了硬件资源利用率,减小了电路的规模,并且这种基于提升的9/7离散小波变换二维结构很方便兼容5/3滤波器.经过Verilog HDL仿真验证,结果表明,在50MHz系统时钟下,采用9/7滤波器经3级分解,每秒钟可处理21帧大小为1280×1024×8bit的灰白图像.  相似文献   
8.
9.
10.
《化学通报》编辑部:读了你刊1974年第5期上刊载的“熵与混乱度”一文,受到启发不少。但也发现有个别处阐明得不够完全正确,特提出向原作者和编者请教。在原文“二、混乱度和熵增加原理”一节中,在50页(总306页)上是这样叙述的:“……必须指出,由于其中的均匀分布(即两边的分子数目相同的一种分布)的样式占绝大多数,例如在各分子数为2时,均匀分布的样式占6/16,在各分子数为50时,一共有101种分布,均匀分布的样式占10~(29)/10~(30),因此,均匀分布的微观状态出现的机会最大,在宏观上观察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