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物理学   6篇
无线电   26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林则明  陈书潮  周海光 《中国激光》1989,16(11):676-680
本文以高斯光束传输矩阵几何光学近似分析法入手,得到向列相液晶光自聚焦和光双稳性的解析结果.很好地解释了EBBA液晶样品的某些实验现象;并再次证实了双稳性起源于光致重取向效应.  相似文献   
2.
对布满液晶微粒的聚合物(PDLC)进行了简并四波混频及光学双稳态的研究,并在文中对相关的PDLC中的分子重取向和热效应的非线性光学效应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本文考虑到F—P腔夹层介质和后反射镜均具有一定的吸收时,推导出产生热致色散光学双稳态的临界入射光功率P_c和临界温升△T_c的数学解析表达式。理论计算的 △T_c值与实验值非常符合。为了得到最佳光学双稳态回线和避免腔内的纵向温度梯度,夹层介质和后反射镜应具有一定的匹配吸收。  相似文献   
4.
自1976年首次在充以纳蒸汽的F—P腔内观察到光学双稳态以来,已发表了大量双稳态文章,但所需要的临界入射功率都较高。而要实现低功耗,小体积的双稳态器件就需要降低临界入射光功率,但这几年对低功率本征型光学双稳态的研究仅考虑利用F—P腔反射面直接吸收激光热量后通过热传导传递给腔内夹层的介质,而未涉及到热对流的传递方式,考虑到F—P腔夹层如果为气体,液体或液晶等介质,就不能忽视热对流的作用。如采用低分子量的单体液晶化合物(如5CB)。室温下它们的粘度约为25至60cst。可毫无困难地进行热对流,尤其是在相变点附近。目前发现在相变点附近临界入射功率可下降  相似文献   
5.
本文设计和讨论了高性能调Q Na:YAG激光泵浦染料激光器的原理和实验装置,并结合差频技术,提出了一种简单方便获得从可见到红外波段(达12微米)调谐脉冲辐射源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本文初步探讨了钴电极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机理。采用二维阵列理论模型在 0 .5~ 4.0eV的光子能量范围对钴纳米椭球阵列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 (SERS)现象进行了理论分析。有关计算表明 ,经过合适的表面粗糙化的钴金属电极能产生较弱的表面增强效应 (SERS增强因子约 1 0 2 ~ 1 0 4 ) ,制备出具有高纵横比的纳米粒子阵列是得到钴体系较大的SERS增强因子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金纳米粒子光学性质中的尺寸和形状效应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纳米尺度的金属及半导体呈现出特殊的光学、电学及磁学性质,采用近年发展起来的离散偶极近似(DDA)的方法,我们分析了金纳米粒子的尺寸及形状对其光学性质的影响。粒子周围介质的影响在文中亦作了分析。计算结果显示,金纳米粒子的等离子体吸收带同时受到粒子尺寸和形状的影响,但来自形状的影响更为明显。与米氏理论及扩展的甘氏理论相比较,DDA方法在粒子尺寸不再远小于入射光波长的时候更准确,并能应用于任何形状的纳米粒子。理论计算与实验结果能较好的吻合。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向列型液晶在由固态相至液晶相及由液晶相至溶态相的相变过程中的非线性光学效应从理论及实验上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由于光致热效应及光致分子重取向在不同条件下及相变过程中的相互作用,以及由于相变势垒所造成的过冷、过热效应的影响,因而在非线性光学效应中有其独特的特点。进而对利用EBBA液晶在相变过程中的四波混频及光学双稳态的实验所出现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得出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1978年沈元壤先生在我国讲学中提出可利用F—P标准具研究液晶于液晶相及其在相变过程中的双稳态和多稳态现象。80年代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实验,但基本使用室温液晶(MBBA,PCB等),并主要研究了液晶相及由液晶相到液态相的双稳态变化。但对液晶相温度较高的液晶,如EBBA(37—80℃)由固态相到液晶相的相变状态中双稳态的变化未见报道。我们分别利用纯光学F-P标准具和自聚焦加反馈两种实验手段对分子按平行表面取向(homogeneous)的EBBA液晶进行了研究,首次发现利  相似文献   
10.
银纳米棒光学性质的离散偶极近似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离散偶极近似 (Discretedipoleapproximation ,简称DDA)的方法 ,从理论上对粒子的形状、尺寸及周围介质等因素对银纳米粒子 ,特别是银纳米棒的光学性质的影响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 .计算表明 ,置于空气中的棒状银纳米粒子的光学性质与其形状密切相关 ,纵向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吸收峰的位置随纳米棒长径比的增加呈现线性红移关系 .给出了空气中银纳米棒纵向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吸收峰的位置随长径比变化的DDA拟合公式 .如果将金属纳米粒子置于折射率更高的介电环境中 ,其纵向等离子体共振吸收峰的位置进一步呈现线性红移关系 .合成的银纳米粒子的TEM图像及相关的UV VIS消光光谱显示DDA计算结果与实验值相当一致 .DDA算法与Mie′s理论在计算球状银纳米粒子的消光系数时给出很接近的结果 ,这表明用DDA的方法来分析银的光学性质是准确可靠的 ;而DDA算法对银纳米棒消光特性的成功拟合则表明 ,该算法相对Gans′理论而言 ,在研究纳米粒子的光学性质时具有更广的适用性及更高的准确性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