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无线电   14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八十年代天龙座强流星雨爆发期间的Es层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利用1977~1993年天龙座流星雨的17年资料和中日两国同时期北京,国分寺等8个电离层站Es层观测结果,研究了八十年代天龙座强流星雨爆发期间,中日两国垂测站网fbEs参数的反常变化情况,不仅与其母彗星(CometP/Giacobini-Zinner)的回归,同期目视,光学及摄像流星观测和六十年代狮子应强流星雨的爆发作了比较,而且还对中纬区f、l和c型Es层的流星维持机制作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1989年3月一个罕见的强太阳活动区多次暴发引起的强烈电离层“暴群”,结合源耀斑等级、位置、总结了其日面位置自东向西旋转时,电离层暴群形态的规律变化,证实电离层暴扰动强度与耀斑位置有明显的中心子午线效应和东西向不对称性,综合115°部分地磁子午台链的北向分量和历史上的2次磁暴和4次电离层暴形态的分析,得到了暴群的中低纬特征,并对“弱扰动槽”的形成机制作了定性讨论。  相似文献   
3.
日食声重波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1997年3月9日日食期间,首次利用地跨主食带区两侧的电离层台阵,食甚前后采用1min 1次的同频加密观测的资料。观测证实:日食期间在主食带区日食确有可能诱发声重波所致的电离层行扰现象(TID。并对其运动学特征作了粗浅的讨论。  相似文献   
4.
5.
东亚中纬地区的电离层闪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分析了新乡(35.3°N,113.9°E,ETS—Ⅱ卫星300km对下点纬度32.9°N)幅度闪烁资料,并综合Kokubunil(35.7°N,139.5°E,ETS—Ⅱ卫星300km对下点纬度33°N)、Kashima(35.95°N,140.67°E,ETS—Ⅱ卫星300km对下点纬度33.7°N)和Yamaguchi(34.2°N,131.6°E,印度洋上空MARISAT卫星300km对下点纬度31.5°N)站结果,得到了如下东亚中纬地区电离层闪烁的特征:1.中纬区VHF和L波段电离层闪烁基本上是夜间现象,但夏季正午可出现次极大值;2.闪烁出现率季节变化明显,无论是VHF波段,还是L波段,其出现率均以夏季最强,秋季次之,冬季最弱;3.逐年变化显著,夏季夜间,平均闪烁出现率与年平均平滑太阳黑子数(AASSN)的负相关关系明显,其它时间二者无关;4.夜间强闪烁和秋季午夜前后的弱闪烁,其出现率随Kp指数增加而减小,其它时间,则与Kp指数变化无关;5.夏季夜间强闪烁的平均出现率可能有经度效应,即新乡站强闪烁的夏夜平均出现率高于Kokubunji站。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全食带大体位于磁赤道的1995年10月24日日全食期间,地处磁赤道异常区的广州和海南站的日食电离层效应,并结合同期富克、中坜和Okinawa站及有比对意义的环食带大体位于"北驼峰"所在区域,而稍远离磁赤道的1958年4月19日环食期间,广州、海南和中坜站日食电离层效应观测结果证实:日食期间,"喷泉"效应所致的"驼峰"有南移和不变两种情况;f0F2总是存在日食日值持续增大,以致有时出现大于控制日值的情况.作者对磁赤道异常区日食电离层效应的动力学和电动力学特征作了定性讨论,再次肯定:全(环)食带位置是关键因素,它将对空间等离子体温度的下降,磁赤道上空等离子体沿场双极扩散和"喷泉"效应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8.
六十年代狮子座强流星雨爆发期间的Es层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利用1960年-1993年狮子座流星雨的34年资料和我国同时期ES层观测结果,研究了六十年代狮子座流星雨爆发期间,我国垂测站网fbEs在参数的重大变化情况,不仅与其母彗星的回照射同期目视及雷达流星观测作了比较,而且还对中纠区f,1和c型ES怪的流星维持机制作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9.
高功率微波激励的等离子体效应的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在中低层大气中下述理论研究结果:高功率微波激励的热致快速电子的激发机制;由于电子温度的升高,电波会被强烈地吸收;随着电子温度的升高,电子浓度亦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10.
一九九九年狮子座强流星雨的无线电观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9年我国首次在白天开展了狮子座强流星雨及其电离效应的无线电观测,结合国际流星组织收集的30余个国家光学(目视)流星观测资料,初步证实:1999年狮子座强流星雨发生了比1998年更强的爆发;fbEs异常峰被丢失.同时,不仅对fbEs异常峰的丢失作了进一步的确认,并且还对人们关心的宇宙尘演化过程作了粗浅的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