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无线电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奥地利导演Nikolaus Geyrhalter用了两年时间,辗转于欧洲各国的大食品生产基地和工厂,拍摄了《我们每日的面包》(Unser taglich Brot;Our Daily Bread)这部影片。该片获得了2005年阿姆斯特丹国际记录片电影节评审团特别奖.  相似文献   
2.
纪录片传播意义往往大于其艺术特征,纪录片不应该是一种小范围内研究的文本,而应该是普及于民众的“启示录”,因此如何让普通观众接受纪录片,接受某些严肃的、沉重的、枯燥的主题,是纪录片创作者在形式上需要加以探讨的论题。本文以2000年以后几部优秀的西方欧美国家出品的关于环境保护类纪录片为例,重点分析其突出的形式特征,为此类纪录片的研究和创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2009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热潮已经过去,然而,我们不难发现,这些离开校园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人们却并不是一帆风顺。有不少大学生到这时工作还没有着落,还有一些学生只是暂时找到一个落脚地,但对即将开始的新生活并不满意却无从选择。  相似文献   
4.
不久前,南京某幼儿园门口出现了家长报名的长龙,有的是凌晨就来的,有的是家庭成员轮流上阵。据说,一位父亲排了两天两夜的队后,眼看着就要轮到自己时,突然园里发出通知,这种自行的排队不算,要以园里发的号为准,这位年轻的爸爸—下子激动起来,直往里面冲……  相似文献   
5.
比尔尼克尔斯在给纪录片分类时指出,参与型纪录电影的形成正是基于拍摄者认识到无需掩饰自己同被拍摄者之间的亲密关系,也不需要在讲述故事或观察发生的事件时表现出似乎不在现场的样子。而让鲁什、原一男这些导演则提出,由于电影制作者的在场而引发的故事和他们不在场时发生的故事是一样值得记录的。在让鲁什提出的“真实电影”之后,我们看到日本导演原一男、美国导演迈克尔·摩尔和摩根·斯普尔洛克的纪录片中,已经不满足于温睛脉脉的参与和介入,而是将自己的身体姿态强硬地横插在摄影机前,不仅仅用摄影机,而是用自身的行动来推动和完成其影片的构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