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篇
  免费   83篇
  国内免费   53篇
化学   106篇
晶体学   13篇
力学   33篇
综合类   4篇
数学   37篇
物理学   19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空间两条异面直线的距离的求法及其公垂线的位置的确定 ,《数学通报》、《数学通讯》曾登载不少研究文章 .本文利用一个模型 ,给出空间两条直线位置关系的一个判定定理 ,并给出与空间两条直线有关的量的计算公式 .图 1 空间两直线如图 1,a,b是空间两条直线 ,A,B∈ a,AC⊥ b,BD  相似文献   
2.
甾醇资源的利用和皮质激素侧链的合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广甸  黄国锋 《有机化学》1989,9(1):015-023
本文讨论了开发甾醇资源作为甾体药物合成原料的前景,并综述了近几年由17-酮基甾体合成皮质激素侧链的各种方法。  相似文献   
3.
南蛇藤倍半萜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南蛇藤(Celastrus angulatus)的种子中分得三个新的倍半萜化合物(1~3)。它们的结构经紫外、红外、质谱及二维核磁谱确定为1β-乙酰氧基-8α-苯甲酰氧基-9β, 13-二(β-吡啶甲酰氧基)-β-二氢沉香呋喃(1)-1β, 2β-二羟基-6α-乙酰氧基-8β, 9β-二苯甲酰氧基-β-二氢沉香呋喃(2)和1β, 2β, 8β, 9β-四苯甲酰氧基-6α-乙酰氧基-β-二氢沉香呋喃(3)。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用环加成-芳构化串连反应制备多取代芳香族化合物的方法。将1-氯-2-卤-3-苯硒基-1,3-丁二烯(5)与丁炔二酸二甲酯进行Diels-Alder反应时,能直接生成多取代的芳香族化合物4-苯硒基-5-卤代邻苯二甲酸二甲酯(4)。若用2-卤素-3-苯硒基-1,3-丁二烯(1)与丁炔二酸二甲酯进行Diels-Alder反应,只得到正常的加成产物4-苯硒基-5-卤素-1,4-环己二烯-1,2-二甲酸二甲酯(3),需再用DDQ处理,才得到多取代芳香族化合物(4)。  相似文献   
5.
硫代碳酰腙和氨基硫脲衍生物具有一定的生理活性,可作为某些金属离子的特效试剂,本文报道在乙醇-醋酸介质中通过取代氨基硫脲,硫代碳酰腙与不同的二茂铁衍生物缩合,合成了新的缩氨基硫脲和硫代碳酰腙衍生物.  相似文献   
6.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s of the displacement cascades in Fe-10%Cr systems are used to simulate the primary knocked-on atom events of the irradiation damage at temperatures 300,600,and 750 K with primary knockedon atom energies between 1 and 15 keV.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vacancies produced by the cascade are all in the central region of the displacement cascade.During the cascade,all recoil Fe and Cr atoms combine with each other to form Fe-Cr or Fe-Fe interstitial dumbbells as well as interstitial clusters.The number and the size of interstitial clusters increase with the energy of the primary knocked-on atom and the temperature.A few large clusters consist of a large number of Fe interstitials with a few Cr atoms,the rest are Fe-Cr clusters with small and medium sizes.The interstitial dumbbells of Fe-Fe and Fe-Cr are in the 111 and 110 series directions,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7.
首先阐述科学悖论研究中科学家表现出来的创新个性品格;其次,根据中学生探究物理与科学家科学探究过程的相似性,提出在“类悖论”的概念及探究教学中培养创新个性品格问题;最后,就类悖论探究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个性品格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8.
以氮氧自由基为配体,合成了2例未见文献报道的氮氧自由基-稀土配合物[Dy(hfac)3(NIT-C3H5)(H2O)]与[Dy(hfac)3(NIT-C3H5)]n(hfac=六氟乙酰丙酮,NIT-C3H5=2-环丙烷基-4,4,5,5-四甲基-2-咪唑啉-3-氧化-1-氧基自由基)。单晶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为单核结构,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配合物2为一维结构,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交流磁化率测试结果表明配合物2虚部表现出频率依赖,这表明配合物2是单链磁体。  相似文献   
9.
采用液相沉淀法结合低温固相热解法合成了锂离子电池片状Co3O4负极.通过X射线粉体衍射(XRD)、Brunauer-Emmett-Teller(BET)比表面积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恒电流充放电等表征手段,发现该Co3O4为立方相,结晶完整且无杂质,由直径为1.5-3.0μm、厚度约为100-300 nm的不规则片状颗粒组成,比表面积约为30.5 m2·g-1;其比容量高且容量保持率好,在0.1C倍率下,首次放电容量高达1444.5 mAh·g-1,50次循环后充电容量仍大于1100.0 mAh·g-1;但在高倍率(1C)下,50次循环后充电容量保持率仅为75.3%,倍率性能一般.故采用碳纳米管(CNTs)掺杂改性,结果表明:在1C倍率下,70次循环后复合材料充电容量保持率为96.3%;在2C倍率下,50次循环后充电容量保持率仍高达97.0%,倍率性能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0.
光催化技术在环境净化及新能源开发方面具有巨大的研究潜力,特别在有机污染物降解去除和分解水制氢展示出了广泛的应用前景.二氧化钛(TiO2)具有出色的光催化活性和稳定性、低成本和无毒性等性质,是最有前景的光催化剂之一,但离广泛实用还有一定距离.TiO2光催化活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尺寸,结晶度和形状等结构特征,因此,TiO2的纳米结构优化设计,为开发高活性TiO2光催化材料,推动其商业和工业应用提供了新的可能.最近大量研究表明,一维(1D)纳米结构,如纳米管,纳米线和纳米纤维等,具有卓越的光生电荷分离和传输能力,可提高光催化活性.鉴于此,1D TiO2纳米光催化剂的设计和可控制备引起了广泛的研究关注.一般而言,1D TiO2制备方法包括溶胶凝胶法,水热法,溶剂热法和静电纺丝法.其中,水热法由于简单高效,是最广泛使用的一种制备方法.通常,水热法制备1D TiO2包括两个主要步骤.首先,在浓NaOH水溶液中的水热处理,将不规则的TiO2颗粒转化为均匀的1D纳米钛酸盐中间体.随后,通过氢离子交换和热转化,将所获得的钛酸盐转化为1D TiO2.钛酸盐中间体的形成和转化过程,对调控所得1D TiO2产物的结构特征,包括相、尺寸、形状和组成等,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传统水热法的反应条件非常苛刻,经常导致1D纳米结构的破坏及纳米颗粒的无序排列,降低了获得材料的光催化活性.因此,发展温和的钛酸盐转化方法,将为制备高活性光催化材料提供新思路.本文通过新颖的蒸汽热方法,成功将钛酸盐纳米带转化为由纳米晶定向组装而成的介孔TiO2纳米纤维.结合XRD,BET,TEM,XPS,UV-Vis和PL等分析手段详细表征了催化剂的组成与结构,基于有机污染物(以罗丹明B为例)降解以及光催化分解水制氢考察了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在150°C蒸汽热处理得到的1D TiO2纳米纤维具有最高的光催化氧化活性与还原活性,均优于商业TiO2(P25).1D TiO2纳米纤维具有介孔结构,其纳米晶排列有序,从而对增强光催化性能至关重要.各向异性锐钛矿纳米晶的有序排列,促进了光生电子与空穴沿纳米纤维结构定向传递,降低电子-空穴复合几率.介孔结构和高表面积有利于光催化反应过程中的质量交换.鉴于1D TiO2纳米纤维同时具有最高的光催化氧化活性与还原活性,我们发展了光催化水处理-产氢集成新技术,通过光催化“有氧氧化-缺氧还原”串联工艺来实现.有机染料在有氧氧化过程中部分氧化,并在后续的缺氧还原阶段充当高效牺牲试剂以促进光催化分解水制氢.该研究为制备高活性有序介孔TiO2纳米纤维及其应用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