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1篇
化学   91篇
数学   1篇
物理学   4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型聚丙烯酸酯类柴油降凝剂分子模型的建立及验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前期工作得出的正构烷烃含量与浊点、冷滤点、凝点的定量关系模型基础上,选择柴油降凝剂的基团对柴油降凝剂分子结构进行了设计,得出了设计模型。结果表明,将含氮基团引入柴油降凝剂可以显著提高柴油降凝剂的性能。根据设计模型合成了一系列聚丙烯酸单酯和混合酯柴油降凝剂,并通过对柴油降凝剂的性能测试结果和自行设计的计算程序对设计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从柴油正构烷烃含量对柴油降凝剂的配比进行设计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平朔气煤的煤岩显微组分结构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用显微光度计、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光谱(XRD)和X光电子能谱(XPS)等测试手段研究了平朔气煤的等密度梯度离心分离(DGC)显微组分富集物的结构。结果表明,镜质组和稳定组结构相似,含氧基团基本相同,但丝质组结构则不同,它含有较多的羧基和羰基。根据实验结果讨论了三种显微组分的大分子结构,认为它们是由许多结构相似而又不相同的结构单元所构成。镜质组和稳定组的单元核心主要为脂环、缩聚芳环,环数为5—6个;丝质组单元核心主要为缩聚芳环,环数为7—8个,环缩合程度最高,芳香层片在空间排列规则,相互定向程度大。  相似文献   
3.
煤焦在CO2气化过程中微孔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显微组分焦样的CO2气化动力学和表面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5.
Pt/Al2O3蜂窝状催化剂上NO选择性催化还原反应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多次涂层和浸渍法制备了蜂窝状Pt/Al2O3催化剂,并在高空速和大气体流量条件下对无梯度循环式反应器和积分反应器上催化剂的活性进行了比较。同时采用循环式反应器对动力学数据进行了测定。根据Langmuir-Hinshelwood模型和实验结果,推测了NO-C3H6-O2体系的SCR反应机理,并导出了NO和C3H6反应速率的数学表达式。据此所计算的理论模拟值能够与实验值很好地吻合。实验结果表明,氧气浓度对NO和C3H6的反应速率有明显的影响,二者均随着氧浓度c (O2)的增加达到峰值,再增加氧气浓度时,C3H6的反应速率r(C3H6)保持不变,而NO反应速率r (NO)却下降,而且下降的程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剧。同时,随着氧气浓度增加,r (NO)达到最大值时的温度亦随之下降。  相似文献   
6.
Zr-MCM-41的合成及其表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Zr(NO3)4·3H2O为锆源,通过直接合成法得到了Zr-MCM-41介孔材料,考察了不同Zr/Si摩尔比对样品的影响,其中Zr/Si的摩尔比最大为0.25。随着Zr/Si的摩尔比的增加,2θ=2°附近的100晶面的衍射峰强度逐渐降低,当Zr/Si摩尔比大于0.25后得不到介孔Zr-MCM-41材料。对所得样品采用XRD、TG-DTA、N2吸附 脱附几种分析方法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7.
烟煤煤焦油、沥青和煤萃取物的表观特性的相似性已受到人们广泛关注[1]。早在1956年Oring等人[2]已用红外光谱研究了高真空短途径热解煤焦油和原煤的组成。研究表明,煤焦油中存在和原煤相同或相似的物质。80年代Ladner[3]指出,煤的萃取物结构特征反映了煤中的部分原始结构单元,所以根据萃取物的结构特征去推测煤的结构是合理的。研究也指出[1],煤萃取馏分的平均分子量和部分沥青馏分的平均分子量非常相近。因此煤中在强溶剂中能溶解的部分(萃取馏分)和煤焦油、沥青之间的相似性已被作为一个煤焦油中的部分高分子化合物代表煤中部…  相似文献   
8.
铁改性的Mo/ZSM-5催化剂上NO的选择性催化还原反应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Mo/ZSM-5, Fe/ZSM-5和不同Fe和Mo摩尔比的Fe-Mo/ZSM-5样品, 并以氨为还原剂对其NO选择性催化还原活性以及反应条件对催化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Fe-Mo/ZSM-5样品的NOx转化率明显比单独的Mo/ZSM-5和Fe/ZSM-5的高. 当n(Fe):n(Mo)为1.5时, Fe-Mo/ZSM-5样品具有最佳催化性能, 其NOx转化率在430 ℃时达到了96%, 并且能在高空速和不同O2气浓度的条件下保持高的催化活性. 同时采用XRD和XPS技术分别对催化剂的体相结构和表面性质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当n(Fe):n(Mo)=1.5时, Fe和Mo元素之间以及与载体HZSM-5之间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 并且其表面的Mo3d的含量最高. 这可能与其高的催化活性有关. 另外还发现, 在反应过程中Fe-Mo/ZSM-5催化剂表面的氮氧物种主要是吸附态NO, 因此可以推测NO的催化还原反应机理是, 在催化剂表面上, 吸附态NO与吸附NH3物种直接反应生成氮气, 而非经过氧化为NO2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采用完全液相法制备了Cu-Zn-Al双功能浆状催化剂, 利用不同类型表面活性剂对其进行了修饰和改性. 通过N2气吸附、XRD和XPS等方法考察了表面活性剂类型对催化剂织构、物相以及表面性质的影响, 采用浆态床反应装置对其合成气一步法制备二甲醚的催化活性进行了评价, 讨论了催化剂结构与性能的关系. 结果表明, 表面活性剂主要是通过与活性金属的作用调节催化剂的表面性质、孔结构、相结构以及晶粒大小, 进而影响催化剂的催化活性;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总体上对催化剂的性能有促进作用,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对催化剂性能存在不利影响; 表面活性剂与活性金属作用的强弱是影响性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可改变DNA构象的非离子糖基表面活性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剑  张高勇  谢克昌  敬登伟  程玉梅 《化学学报》2003,61(10):1658-1663
通过Zeta电位及粒径分析考察发现随着体系中辛基葡萄糖多苷表面活性剂质量 农度的增加,DNA分子在溶液中的构趋于缩拢。通过DNA-C_8APG复合物的UV吸收及 CD谱图进一步考察了DNA二级结构变化。随后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照片也证实 DNA分子在水溶液中的构象缩拢。通过表面张力UV图谱分析,推测非离子糖基表面 活性剂与DNA分子复合物结合的可能结构是表面活性剂与DNA之间的疏水作用及 多羟基的糖类的亲水头基结构与DNA带负电的核酸磷酸骨架以氢健的方式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