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物理学   6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将具体的核内核子(包括中子、质子)密度分布引入到中能Abrasion-Ablation模型中,用修正后的模型计算了30MeV/u 40Ar+natAg反应中的弹核碎裂过程.结果表明,在非常周边的碰撞中,修正后的模型计算的碎片截面与修正前的计算相比有明显的差别,反映了核密度边缘弥散的影响.与实验结果的比较验证了中能弹核碎裂碎片能量相对于束流能量的降低是由摩擦作用引起的.  相似文献   
2.
利用大面积位置灵敏气体探测器对35MeV/u 40Ar+197Au反应中形成的裂片进行了符合测量,由此得到了裂变复合核的速度分布.在大质量转移假设下扣除前平衡发射粒子的影响,得到复合核的激发能.另外利用望远镜探测器对反应中出射的轻带电粒子也进行了符合测量,并由后角α,p,d,t的能谱提取了复合核的温度.温度与激发能的关系没有表现出理论预言的相变特征.  相似文献   
3.
核温度测量与粒子能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提取了30MeV/u 40Ar+natAg反应中后角出射的同位素(6,7Li,3,4He)产额比温度为5MeV.观察到这一同位素产额比温度随阈值能量Ecut/A的增加而逐渐由5MeV上升到6MeV.为进一步研究这一变化关系,用Monte Carlo方法模拟了热核蒸发粒子的过程,表明随粒子能量的增加,发射该能量粒子的发射源平均温度也在增加.说明高温热核发射高能量粒子的几率大.  相似文献   
4.
在33.4MeV/u 17N与9Be反应中中子发射的起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不同角度测得的33.4MeV/u 17N+9Be反应中,发射中子的能谱具有复杂的形式,而且随着角度的增大显示出有规律的变化.发射中子至少来源于靶弹核间的核子–核子碰撞、17N的破裂反应以及熔合热核的统计蒸发三种不同起源.分析结果表明:反应体系三种起源的发射中子截面分别为4.49,0.44和5.5b.  相似文献   
5.
利用RIBLL提供的丰中子放射性束测量了17N在197Au和9Be靶上的破裂反应.用1?4单元阵列探测器测量得到了前角带电粒子产额和关联粒子对的破裂截面,得到了17N在197Au和9Be靶上的带电粒子破裂截面比为4—5倍,结果表明对重靶核除了核破裂机制外还要考虑库仑破裂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利用RIBLL提供的丰中子放射性束测量了^17N在^197Au和^9Be靶上的破裂反应,用14单元阵列探测器测量得到了前角带电粒子产额和关联粒子对的破裂截面,得到了^17N在^197Au和^9Be靶上的带电粒子破裂截面比为4-5倍,结果表明对重靶核除了核破裂机制外还要考虑库仑破裂的贡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