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化学   8篇
物理学   3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利用DSC、IR、WAXD、PLM和SALS等实验手段,探讨了具有相同软段的聚酯型脂肪族和芳香族聚氨酯硬段结晶特性的差异,发现脂肪族聚氨酯的相分离速率极快,氢键主要在硬段间形成,因而对硬段的结晶过程影响不大;而芳香族聚氨酯的相分离速率较慢,软硬段间又能形成氢键,因而对硬段的结晶起了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2.
Schnitzer等把~1H-NMR和~(13)C-NMR技术用于腐植酸结构研究后,国内外学者又陆续发表了这方面的报告。本文对国内八种(1)东北黑土HA2)延庆泥炭HA3)德都泥炭HA4)吐鲁番风化煤HA5)萍乡风化煤HA6)灵石风化煤HA7)灵石风化  相似文献   
3.
腐植酸的化学结构目前还不很清楚。人们虽采用了各种现代化仪器与手段进行研究,但都未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近年来利用核磁共振波谱法表征了土壤、水域和其它来源的腐植酸,但对风化煤黄腐酸还缺少研究。Ogner 曾利用~(13)C—NMR谱图定量计算了腐植酸中各类碳的相对含量。我们曾指出他忽略NOE 作用和饱和作用的影响是不合适的。因缺少腐植酸中各类碳的T_1值作参考,使定量测定NMR 谱图时无法确定合适的PR 值。关于风化煤黄腐酸中各类碳的T_1,值,国内外尚未见报导。本文采用PRFT 法(Partially Relaxed Fourier Transform),估测了巩县风化煤黄腐酸中各类碳T_1,值的范围,为今后用NMR 法研究腐植酸结构提供了一个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4.
本文提出一种在质谱中直接程序升温裂解的方法(PY/MS)来考察腐植酸。结果表明,该方法在表征腐植酸上很有效。考察了来自土壤、泥炭和风化煤的八种腐植酸。根据PY/MS的结果,它们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米自土壤的腐植酸。它们的脱H_2O、脱CO_2及脱SO_2的过程在温度不到300℃时就已结束,并且只产生少数裂解产物。第二类来自风化煤。该类的这三个过程延续到400℃以上,但裂解产物很少。来自泥炭的腐植酸归于第三类。该类的这三个过程也延续到400℃以上,同时可见脱H_2O、脱SO_2明显存在着两个不同的阶段,并在400℃以下就产生了众多的多环烃化合物及单环芳烃化合物。  相似文献   
5.
6.
变温红外光谱法是研究结晶化合物结晶谱带的一种有效方法。作者合成了左旋丙交酯,采用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仪、热分析仪表征了样品的结构与性能;然后利用红外变温法在15~120 ℃范围内对左旋丙交酯做了变温研究。结果发现当T=95 ℃时丙交酯在770~800 cm-1区域有两条吸收谱带变化明显,样品退火后,变化的两谱带又基本复原,由此推测,此两谱带与左旋丙交酯的结晶相关联,可能是其结晶相关谱带。  相似文献   
7.
巩县风化煤黄腐酸核磁共振波谱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巩县风化煤黄腐酸甲基化,将甲基化产品溶于重氢氯仿中,未甲基化的溶于DMSO-d_6中,分别记录其~(13)C-NMR和~1H-NMR图谱,检出其中有酸基存在。采用NNE技术和延长脉冲重复时间的方法,对不同类型碳原子的含量做出了较合理的估计。数据表明,芳香族羧酸可能是巩县风化煤黄腐酸的主要结构成分。  相似文献   
8.
采用差示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法对w十一烯酸表面改性的纳米碳酸钙粒子的组成进行了测试,结果发现:在其差谱上,波数位于1 572,1 542 cm-1附近出现了较明显的(RCC)2-Ca离子的特征吸收带,波数位于912,3 078 cm-1附近分别出现了端双键上C-H的面外弯曲(γCH)和伸缩振动(νCH)吸收带,波数位于1 746,1 703 cm-1附近分别出现了酯羰基和羧羰基的特征吸收带.由此推测,改性剂与纳米碳酸钙表面作用机理可能是:改性剂的端羧基与纳米碳酸钙表面的钙离子结合,形成(RCOO)2-Ca离子键,从而在纳米碳酸钙表面接枝上带有端双键的活性有机基团;同时,纳米碳酸钙表面利用氢键作用吸附微量有机基团.这些有机基团共同缠绕在纳米碳酸钙表面,提高了纳米碳酸钙在无水乙醇中的分散性.  相似文献   
9.
采用变温FTIR光谱法研究了原料PET和PET/nano-CaCO3(MPET)复合材料体系在40~250℃之间逐渐升温过程中,PET基体的固态转变。通过研究PET内标谱带1 410 cm-1与结晶相关谱带1 342cm-1吸光度之比值随温度变化关系曲线,结合其在同样条件下的差热扫描(DSC)曲线,分析了纳米CaCO3粒子的加入对PET固态转变和结晶相关谱带的影响,表明纳米CaCO3粒子的加入显著改善了PET的结晶和熔融行为。  相似文献   
10.
用裂解色谱质谱(PGC-MS)法鉴别了八种不同来源腐植酸(HA)的裂解产物,并根据谱图特征作了分类对比,从两种泥炭腐植酸中分别鉴定出30多种化合物(其中包括质量色谱得到的低沸点化合物、乙烯、丙烯等),其主要组分为一系列芳香化合物及与多糖有关的乙醛、丙酮、和呋喃衍生物以及少量的含氮化合物等。吐鲁番风化煤HA、萍乡风化煤HA和灵石风化煤硝基腐植酸(NHA)裂解产生(除低沸点和高沸点区的裂解产物外)难以分辩的裂解色谱峰,表明它们具有更稳定的结构。而土壤HA、灵石风化煤HA和吉林风化煤NHA介于上述两首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