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2篇
力学   2篇
数学   1篇
物理学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以PEDOT∶PSS作为空穴注入层,聚合物PVK作为空穴传输层,制备了结构为ITO/PEDOT∶PSS/PVK/8-羟基喹啉钕(Ndq3)/Al的近红外OLED,研究了PVK与PEDOT∶PSS功能层对器件I-V特性和EL光谱的影响。结果显示,在EL光谱中的905,1 064,1 340 nm处均观察到了荧光发射,分别对应于Nd3+的4F3/2→4I9/2、4F3/2→4I11/2和4F3/2→4I13/2能级跃迁。与参考器件对比分析认为,PEDOT∶PSS高的导电性降低了器件的串联电阻,增大了器件的工作电流;PVK与PEDOT∶PSS共同降低了空穴的注入势垒,实现了Ndq3发光层区域的载流子的注入平衡并改善了器件的发射强度。此外,PVK有效降低了ITO电极表面粗糙度,也是器件性能提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绿色信贷限制与支持的产业中许多产业都是产能过剩的,因此绿色信贷虽为国家所倡导但也蕴含着巨大的信用风险.使用KMV模型着重对绿色信贷的特性进行分析,并对使用最小误判法对模型进行修正.通过搜集"两高"产业和新能源产业2011-2013年的上市公司经验数据,对两部分的信用风险状况进行比较,以此来实证检验绿色信贷风险状况.发现在增加股市价值为表现形式的市场预期之后,与设想的结果相反,新能源产业的信用风险并不高于"两高"产业,推进绿色信贷政策可以改善银行的信贷结构,降低信用风险.但新能源产业也表现出一般新兴产业的特点,产业内公司风险差距较大,个别企业仍面临着高风险.同时市场表现受政策影响较大,影响盈利能力不稳定性因素较多.  相似文献   
3.
王丽师  徐建萍  石少波  张晓松  任志瑞  葛林  李岚 《物理学报》2013,62(19):196103-196103
本文通过化学浴沉积法获得了直径约为50 nm, 长度约为250 nm的ZnO纳米棒阵列, 引入纳米ZnS对ZnO纳米棒进行表面修饰, 分别制备得到了具有ITO (indium tin oxides)/ZnO/Poly-(3-hexylthiophene) (P3HT)/Au和ITO/ZnO@ZnS/P3HT/Au结构的多层器件. 通过I-V曲线对比讨论了两种结构器件的开启电压, 串联电阻, 反向漏电流及整流比等参数, 认为包含ZnS修饰层器件的开启电压、串联电阻、反向漏电流明显降低, 整流比显著增强, 展现出更优异的电子传输性能. 光致发光光谱分析结果证实由于ZnS使ZnO纳米 棒的表面缺陷产生的非辐射复合被明显抑制, 弱化了电场激发下的载流子陷获, 改善了器件的导电特性. 关键词: ZnO纳米棒阵列 表面修饰 电流-电压特性  相似文献   
4.
基于原子力显微镜技术的力谱技术是一种高灵敏度的力学检测方法.它能够以前所未有的精度,在微观生物力学领域表征组织、细胞、生物膜、蛋白质、核酸、功能材料等目标对象,探索其包括形貌、化学信息、导电性、静电力以及生物学特性在内的等信息,并且能够对其进行分子级别精度的三维操纵.从而对分子结构与构象变化,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反应历程实现单分子水平的实时–原位观测,提供了其他测试方法不能完成的实验设计之可能性.本文首先介绍了原子力显微镜及其力谱技术的原理,以及影响测量结果的各个参数的物理意义;其次按照单个目标对象与配对目标对象的区分方式,详细介绍了力谱技术在微观生物力学各个尺度上的研究进展;之后介绍了力谱技术结合成像模式下的发展和应用;最后对设备的改进和本研究领域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葛林 《力学进展》2018,48(1):1811
基于原子力显微镜技术的力谱技术是一种高灵敏度的力学检测方法.它能够以前所未有的精度, 在微观生物力学领域表征组织、细胞、生物膜、蛋白质、核酸、功能材料等目标对象, 探索其包括形貌、化学信息、导电性、静电力以及生物学特性在内的等信息, 并且能够对其进行分子级别精度的三维操纵. 从而对分子结构与构象变化,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反应历程实现单分子水平的实时--原位观测, 提供了其他测试方法不能完成的实验设计之可能性.本文首先介绍了原子力显微镜及其力谱技术的原理, 以及影响测量结果的各个参数的物理意义; 其次按照单个目标对象与配对目标对象的区分方式, 详细介绍了力谱技术在微观生物力学各个尺度上的研究进展; 之后介绍了力谱技术结合成像模式下的发展和应用; 最后对设备的改进和本研究领域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