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1篇
化学   96篇
综合类   1篇
数学   6篇
物理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了以Co(Ⅱ)络合物为催化剂,α-卤代萘与叔己酮碳负离子的自由基链式亲核取代反应(SRN1)产物α-萘基叔己酮的薄层色谱扫描定量分析方法;定量分析的线性范围为0~4.4μg,平均回收率99%~101%,异板间相对标准偏差为2.3%,同板相对标准偏差为1.6%.  相似文献   
2.
用AM1方法(采用非限制的Hartree-FockUHF计算)研究乙烯与环己-1,3-二烯的热Diels-Alder反应。结果表明反应是放热的且存在两条竞争的路径;协同反应的活化能以及双自由反应速度控制步骤的活化能分别为112.667kJ/mol和78.406kJ/mol。  相似文献   
3.
等离子体辅助合成分子筛膜及其催化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将等离子体技术应用于分子筛膜的制备,研究了以微波等离子体处理基材表面分子筛膜前驱体辅助水热反应合成支撑β型分子筛膜.利用XRD、SEM、XPS、BET、TPD表征了分子筛膜的物相、形貌、孔结构、表面元素组成和表面酸性,并通过甲醇与异丁烯液相反应体系实验考察了分子筛膜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等离子体处理能有效改善分子筛膜前驱体在基材表面的分散状况,减小了分子筛膜晶体的尺度,使晶体大小均匀,形成的膜致密、牢固.与采用常规方法合成的分子筛膜相比,等离子体辅助合成的分子筛膜对甲醇与异丁烯的反应有更好的催化活件.  相似文献   
4.
朱玉  李永红 《分析化学》1998,26(1):120-120
1引言对羟基苯甲酸酯类是重要的防腐剂,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调味品等。本文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以普通的硅胶60GF254为固定相,苯:乙酸乙酯:冰醋酸(24:5:0.3)作展开剂,采用薄层色谱法成功地将对羟基苯甲酸甲酯(Ⅰ)、乙酯(Ⅱ)、丙酯(Ⅲ)、丁酯(Ⅳ)合成产物中来反应的酸与其酯分开,并测定了各合成产物中酯的产率,方法简单、快速。2实验部分2.1仪器与试剂岛津CS-9304层色谱扫描仪;岛津λ-254nm紫外灯;美国Drummond公司1μL定量毛细管;展开缸为20cm×14cm×8c…  相似文献   
5.
AM1法研究乙烯与环己—1,3—二烯热加成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用密度泛函(DFT)方法,在B3LYP/6-31G**水平上对2-溴丙酸气相消除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计算表明,反应主要是通过半极化五元环结构过渡态进行的,羧基上的氢原子协助溴原子离去,羧基氧原子帮助稳定过渡态.在B3LYP/6-311++G(3df,3pd)水平上对B3LYP/6-31G**优化的几何构型进行了单点能计算,计算所得反应的速度控制步骤的活化能为189.461 kJ•mol-1,偏离实验值((180.3±3.4) kJ•mol-1)5.08%.  相似文献   
7.
应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和多体微扰理论(MP2),对Li 与线性碳链HC2n-形成的体系HC2nLi(n=1~8,C∞v)的平衡几何构型、谐振动频率、第一绝热电离能和结合能进行了研究并计算了HC2n-与Li 之间相互作用的势能曲线。计算结果表明,Li 可与线性碳链HC2n-形成稳定的化合物HC2nLi;化合物的电离能和结合能与体系大小n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基于计算结果,得到了体系的绝热电离能和结合能与体系大小n的解析表达式。  相似文献   
8.
新磺酰脲类化合物的合成及除草活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磺酰脲类化合物的合成及除草活性;嘧啶;合成;除草剂  相似文献   
9.
在AHAS与磺酰脲类除草剂复合物的晶体结构基础上, 利用分子对接程序DOCK 4.0, 通过MDL/ACD三维数据库虚拟筛选, 得到了296个与AHAS结合能较低的小分子化合物结构信息, 从中选取了部分小分子进行化学合成, 并且测试了其生物活性. 部分化合物的体内和体外活性表现出一定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0.
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及其原丝中的微孔尺寸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二维小角X射线散射技术(SAXS)研究了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及其原丝的微孔结构。结合逐级切线法、对数正态分布及麦克斯韦分布函数对2类实验样品内部微孔的尺寸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类样品中的孔结构具有显著差别,原丝微孔在4~8 nm范围内分布比较集中,碳纤维中微孔的分布区域则移向1.3~1.8 nm。散射数据显示出明显的分形特征,碳纤维与其原丝的孔分形维数分别为1.33和1.55,表明原丝中具有较大的孔隙缺陷。相对于原丝,碳纤维微孔尺寸分布走向均匀和集中,前者则表现出比后者更宽的尺寸分布。就拟合方法而言,逐级切线法的解析手段容易引入误差,低角区的纤维表面散射和高角区的噪音容易对其结果造成影响。正态分布得到了比较窄的尺寸分布,但对于低尺寸区域孔隙的拟合不理想。麦氏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以上不足,能够较好地拟合两类纤维样品中微孔的分布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