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数学   15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5 毫秒
1.
数学实践告诉我们,作为一个教师、掌握一些常用的编题方法是非常必要的。这有利于我们联系教学实际、学生实际,根据教学中不同阶段的要求编造习题进行教学,这对提高教学质量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探讨的递推编题法,是由命题结论(或中间结果)逆推命题条件的一种编题方法。下面举例谈谈递推法编题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求二次函数型的极值常可运用“判别式法”(以下简称“△法”)。但运用“△法”求极值可能产生增解或失解,学生在解题时常常忽略这个问题而出现一些错误,下面略举几例说明: 例1 求函数y=2-(4/x)-3x的极值(x>0) 错解函数可变形为3x~2+(y-2)x+4=0 (1) ∵x∈R ∴△=(y-2)~2-4·3·4≥0 解之得 y≤2-(4(3)~(1/2))或y≥2+4(4)3~(1/2)。简析:y极小=2+4(3)~(1/2)了就是用“△法”产生不符合题意的答案,事实上,当y=2+4(3)~(1/2)时,方程(1)化为3x~2+4(3)~(1/2)x+4=0(3~(1/2)x+2)~2x=-(2(3)~(1/2))/3<0。  相似文献   
3.
漫谈编题     
作为一个教师,掌握一些常用的编题方法,将有利于我们根据教学各个阶段的不同需要,针对教学实际和学生接受知识的情况编拟一些有针对性的习题.这对改进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无疑是有很大作用的.本文所提供的几种编题方法,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也是笔者近几年在教学研究上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4.
排列、组合是学习概率、统计的基础知识,它与日常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学习本节内容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排列、组合应用问题进行合理地分类分步  相似文献   
5.
对初中学生来说,函数的有关问题,比较抽象,有些题的综合性也比较强,因而解题时容易顾此失彼,是似而非犯错误,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点.1 忽视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例1 (1998年淮阴初中毕业试题)如图1,在△ABC中,AC=10,AB=6,∠A是锐角,且cosA是方程5x2 6x-8=0的一个图1根.(1)求cosA的值  相似文献   
6.
二、基本性质 1.同(等)底等(同)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2.同(等)底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高的比.3.同(等)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比等于底的比.4.两个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相似文献   
7.
关于多项式xy ax bu c的因式分解有下面一个定理. 多项式xy ax by c能分解成两个一次因式的充要条件是ab=c. 证明 (1)必要性. 若xy ax by c能分解成两个一次因式的积,不妨设xy ax by c=(x P)(y q). 则xy ax by c=xy qx py pq 这是一个关于xy的恒等式,根据恒等式对应项的系数相等,有  相似文献   
8.
判定数列极限存在可用下面的准则: 如果 1~0数列b_n≤a_n≤c_n(n∈N) 2~0.(?)=A、(?)=A.则数列a_n存在极限,且 (?)a_n=A 证明:∵b_n→A、以C_n→A。根据数列极限的定义,对于预先指定的无论多么小的正数ε,必存在N。当n>N时,不等式 |b_n-A|<ε、|c_n-A|<ε恒成立,而b_n≤a_n≤c_n,显然当n>N时,也有  相似文献   
9.
函数解析式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函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解函数的有关问题时,都不能忽视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一、一次函数y=kx+b在m≤x≤n{m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