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3篇
数学   1篇
物理学   5篇
  201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本文采用ASED-MO方法,计算了几O分子在Pt(100)面上不同吸附取向、不同吸附位置时的结合能,以及表面扩散激活能和扩散系数.计算结果表明,H一分子必须通过氢原子朝向衬底的预吸附态.才能进人氧原子朝向衬底的垂直顶位化学吸附状态.当Hp分子处于上述预吸附态时,势能面极为平坦,扩散系数大,迁移性高.  相似文献   
2.
曹培林  施丹华 《物理学报》1985,34(10):1291-1298
本文应用原子交迭和电子离域-分子轨道(ASED-MO)理论,研究了CO在Ni(100)表面活化及硫中毒机理。计算结果表明,CO顶位吸附比四度中心位吸附有更大的结合能。当CO分子被吸附于顶位时,其2π反键轨道将获得0.72个电子,解离能将从自由CO分子的11.1eV降到2.15eV。当吸附于四度中心位时,2π轨道将获得1.22个电子,解离能进一步降到1.85eV。由此看来,吸附于四度中心位的CO分子将具有更大的活性。当Ni(100)面上同时存在S原子吸附时,不同相对位置CO吸附结合能的计算结果表明,一个吸附S原子将“堵塞”四个最近邻顶位和四个最近邻中心位对CO的吸附作用,而对更远一些的吸附位则没有什么影响。这些结果支持了被吸附S原子对CO吸附的影响主要是近程性“结构效应”的观点。被吸附S原子的上述“堵塞”作用,吸附S原子后CO激活吸附位的减少,及可能存在的其它因素,构成了Ni表面的硫中毒。 关键词:  相似文献   
3.
曹培林  施丹华 《计算物理》1989,6(3):302-308
本文用原子集团模型和嵌入原子方法,计算研究了H在Ni(100),(110)和(111)表面上的扩散特性,其扩散激活能分别是0.152eV;0.343eV和0.142eV。Ni(100)面上的吸附Ni原子和Ni原子空位,分别是在其表面上扩散的H原子的一种陷阱和位垒;Ni(100)面上的台阶,将使通过此台阶的H原子的扩散势垒增高,激活能增大,且引起扩散的各向异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山羊及人体颈部多层螺旋CT的辐射剂量和图像质量,探寻颈部多层螺旋CT的最佳低剂量扫描条件。方法通过 CT机的辐射剂量预测软件并结合文献,选取10组低剂量扫描条件(140kV-50mA、140kV-30mA、120kV-100mA、120kV-50mA、120kV-30mA、90kV-200mA、90kV-150mA、90kV-100mA、90kV-50mA、90kV-30mA)。扫描3只山羊的颈部,采用双盲法对CT图像质量(骨质)进行评分,筛选满足诊断要求的扫描条件。另将180例颈椎CT检查的患者随机分成9组,每组20例,用动物实验筛选出的条件进行扫描,对软组织和骨质CT图像质量进行评分。结果 CT辐射剂量与管电压、管电流变化呈线性正相关;CT辐射剂量变化的斜率随管电压或管电流的增大而增大。除90kV-30mA以外,其他9组扫描条件的骨质图像均能满足诊断要求。人体检查时扫描剂量高者图像质量评分高,各组图像的骨质评分均高于软组织评分。120kV-100mA、90kV-200mA组软组织图像质量良好、骨质图像质量优;140kV-50mA、140kV-30mA、120kV-50mA、90kV-150mA、90kV-100mA组软组织图像基本不影响诊断,骨质图像质量良好;120kV-30mA、90kV-50mA组软组织图像影响诊断,骨质图像基本不影响诊断。结论采用低管电压、相对略高的管电流,能获得满足诊断要求的图像,且辐射剂量更低。颈部CT检查时,满足诊断要求的软组织扫描条件为90kV-100mA,若仅需观察颈部的骨质情况,可选用更低的扫描条件90kV-50mA。  相似文献   
5.
施丹华  曹培林 《物理学报》1987,36(3):368-371
本文采用ASED-MO方法,计算了H2O分子在Pt(100)面上不同吸附取向、不同吸附位置时的结合能,以及表面扩散激活能和扩散系数.计算结果表明,H20分子必须通过氢原子朝向衬底的预吸附态.才能进人氧原子朝向衬底的垂直顶位化学吸附状态.当H2O分子处于上述预吸附态时,势能面极为平坦,扩散系数大,迁移性高. 关键词:  相似文献   
6.
曹培林  施丹华 《计算物理》1986,3(3):255-262
本文应用ASED-MO方法,计算研究了Cu在Pt(111),(100),(110)表面的扩散问题。Cu原子在上述三个表面上的扩散激活能的计算结果分别为0.167eV,0.162eV和0.668eV;300K时的扩散系数分别为3.04×1010m2/s,3.69×10-10m2/s和2.42×10-18m2/s。计算结果表明,Cu原子在Pt(111)和(100)面上,扩散激活能很小,极易迁移,而在(110)面上,激活能较大,扩散系数甚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