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44篇
化学   57篇
晶体学   7篇
力学   11篇
综合类   5篇
数学   9篇
物理学   11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高分子学报》1998,(4):494-497
重氮树脂与十二烷基硫酸钠相互作用研究罗杨磊曹维孝(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北京100871)关键词重氮树脂,十二烷基硫酸钠,负性PS版随着化学与生命科学领域的发展,大分子与小分子在溶液的相互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表面活性剂因其具有自组装能力,...  相似文献   
2.
静止卫星采用遥感图像中的地标进行自动导航,海岸线的检测是图像导航的重要一步。将检测结果与全球标准模板库中相应区域的海岸线匹配,依据获得的偏移量调整卫星姿态。根据静止卫星图像导航过程的特点,提出了一种适用于静止卫星红外通道的海陆分界线检测方法,进行云检测并依据地标模板库初始化后,采用C-V模型推动曲线进行演化。实验结果表明,此方法针对静止卫星红外通道的特征,不仅具有计算量小、精度高的特点,而且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普适性。  相似文献   
3.
显微共聚焦拉曼光谱仪可有效分析物质的化学成分、微观结构、应力应变等特性,广泛应用于生命、医学、食品、化学、材料等领域,在拉曼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 介绍了InVia-Reflex显微共焦拉曼光谱仪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对激光损伤样品、激光强度变化引起拉曼光谱特征改变、拉曼信号隐藏在强背底信号中等常见问题进行了分析,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最后,详细阐述了如何有效地管理和维护设备,以提高仪器的使用效率,为同类型仪器的运行提供管理经验.  相似文献   
4.
在外挂物投放过程中, 载机对外挂物具有气动干扰效应, 产生附加气动力.对于弹性机翼, 在外挂物分离投放时, 相当于给机翼一个初始扰动, 机翼将发生弹性振动, 该振动也会对外挂物带来气动干扰效应.通过耦合求解非定常N-S方程刚体六自由度方程和基于模态法的结构动力学方程, 对考虑弹性变形的载机外挂物分离投放过程进行模拟, 研究了弹性机翼对外挂物的气动干扰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在外挂物分离初期, 弹性机翼的干扰对外挂物气动力响应产生显著影响, 机翼的主要结构模态频率决定了外挂物气动力的变化频率, 并且由载机机翼动弹性变形引起的干扰气动力能占到外挂物总气动力的一半左右.   相似文献   
5.
谭昌会  杨磊 《化学研究》2014,(2):161-166
以对苯二甲酸作为配体,利用水热法合成了含二维(2D)铅无机层的三维(3D)无机-有机杂化材料[Pb2Cl(1,4-BDC)1.5]n(1);利用红外光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X-射线衍射表征了产物的结构,利用热重分析测定了其热稳定性.结果表明,[Pb2Cl(1,4-BDC)1.5]n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其晶格参数为:a=0.599 000(10)nm,b=1.185 29(2)nm,c=1.847 37(3)nm,β=91.778 0(10)°,V=1.310 98(4)nm3,Z=4,R1=0.032 0,wR2=0.089 4,Rint=0.043 6.就化合物1的分子结构而言,由Pb—X—Pb(X=O或Cl)链接形成的2D无机层通过对苯二甲酸配体连接,构筑成具有3D骨架的无机-有机杂化材料.  相似文献   
6.
在射线强度测量中,积分电离室输出的电流信号在10–10~10–15 A范围内,该弱电流信号需要转换和放大才可以进行采集.针对积分电离室本文设计了一种弱电流信号放大系统,采用交流调制技术将待测弱直流电流信号调制为交流电压信号,再经放大、相敏检波、滤波等电路处理后得到直流电压信号,最后进行数据采集;同时在系统中引入直流负反...  相似文献   
7.
以萘为碳源, 采用MgO模板诱导耦合KOH裁剪技术制备了相互连接的多孔碳纳米囊(ICNC). 结果表明所制备的ICNC2具有大的比表面积(1811 m2/g)、 高的压实密度(1.38 g/cm3)和微孔孔容含量(58.93%). 在对称的超级电容器(SC)中, ICNC2电极的体积比容在不同电流密度下分别高达420.8 F/cm3(0.069 A/cm3)和315 F/cm3(27.6 A/cm3), 容量保持率为74.82%. 在38 W/L功率密度下, ICNC2基SC的体积能量密度为14.6 W?h/L. 经过20000次循环后, 其体积比容仅衰减1.4%, 库伦效率为99.1%, 为从萘基小分子制备储能用功能碳材料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水热条件下,合成了2个含对位取代苯甲酸和2,2'-联吡啶配体的二价铅配合物[Pb(4-HOBA)2(2,2'-bipy)]·H2O(4-HOBAH=4-hydroxybenzoic acid,2,2'-bipy=2,2'-bipyridine)(1)及[Pb(4-MBA)2(2,2'-bipy)](4-MBAH=4-methylbenzoic acid)(2),并通过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荧光光谱以及热重分析等手段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与研究.X-射线单晶结构测定表明,2种晶体的不对称单元中,六配位的二价铅离子分刖与来自1个2.2'-联吡啶的2个N原子和2个对位取代苯甲酸的4个O原子螫合.配合物1属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a=1.09483(4)nm,b=1.751 94(6)nm,c=1.20479(4)nm,β=100.334(2)°,V=2.27339(14)nm3,Z=4,final R1=0.0254,wR2=0.0674.广泛存在的分子间氢键和弱π…π堆积作用将配合物1组装成稳定的三维超分子结构.配合物2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a=0.955 10(11)nm,b=1.00805(12)am,c=1.324 83(15)nm,a=109.865(1)°,β=97.322(1)°,γ=90.643(1)°,V=1.1878(2)nm3,Z=2,final R1=0.0284,wR2=0.0508.配合物2经由一对Pb…O(0.3185(2)nm)弱相互作用被组装成二聚体结构.弱的Ph…O相互作用及与配合物1中类似的π…π堆积作用共同构筑了配合物2的三维结构.在配合物1和2中,铅的6s孤电子均显示了立体化学活性,使配位键分布于半球型区域.同时,两种配合物固体均具有光致发光特性,并在蓝光区有较强发射.  相似文献   
9.
采用一种新型的金刚石颗粒制备方法,利用微波辅助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向反应室内通入氢气,以固态石墨片同时作为碳源和衬底沉积金刚石颗粒.利用该方法合成的金刚石颗粒具有微米级尺寸,可用作研磨剂、抛光剂、形核剂等.但是合成的金刚石颗粒中仍含有少量的非晶碳,且合成颗粒的尺寸均匀性有待提高.为解决以上问题,本文中在反应不同阶段(初期、中期及末期)通入氧气,形成氧等离子体;研究氧等离子体对合成的金刚石颗粒形貌、尺寸、质量、纯度的影响,以及随氧等离子体添加阶段不同而产生的不同变化情况.结果 表明,经氧等离子体处理的金刚石颗粒形貌略有改变,表面光滑度更好,且金刚石颗粒尺寸的一致性有所提高;经过激光粒度测试发现,金刚石颗粒的尺寸主要集中在25~ 29 μm.添加氧等离子体有助于消除金刚石中的非晶碳,提高金刚石纯度;且在反应初期添加氧等离子体可最大程度提高金刚石颗粒质量.  相似文献   
10.
杨磊  黄中伟  韩肇元 《实验力学》2007,22(2):125-130
在实验室条件下利用组合式激波管设备,对运动状态下液体轴对称抛撒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纹影装置获得其所形成雾化场的外形轮廓照片,测量获得了液核发生首次破碎的位置与对称轴之间的距离。通过对抛撒过程中R-T不稳定性与K-H不稳定性的分析认为,轴向气流作用下液体轴对称抛撒的首次破碎点与对称轴的距离主要由轴向气流的速度、轴向气流的密度、液体轴对称抛撒的出口速度、抛撒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环形喷口的宽度等参数所决定。在此基础上,利用相似性理论和无量纲分析,获得了运动状态下液体轴对称抛撒首次破碎点与对称轴之间的距离与相关参数的无量纲关系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