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化学   3篇
晶体学   2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以聚乙烯醇(PVA)和聚苯乙烯磺酸钠(PSSS)分别与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组成混合模板,在CaCl2、Na2CO3体系中调控合成CaCO3晶体.考察了不同CTAB浓度及结晶温度对碳酸钙晶体的影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红外光谱(FT-IR)及X射线衍射(XRD)等技术对晶体的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不同形貌碳酸钙的形成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PVA和CTAB模板中,5℃为方解石椭球状聚集体,25℃时为菊花状、立方状的方解石和球霰石的混晶,90℃时得到针状文石晶簇.以PSSS和CTAB模板调控下的碳酸钙,5℃时为球状的方解石和球霰石的混晶,25℃为颗粒均匀的球形球霰石,90℃时得到了花朵状文石.不同形貌及晶型碳酸钙的生成源自聚合物与CTAB组成复合物结构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采用浊度法和静态抑垢法,研究了抑制剂2-膦酸基-1,2,4-三羧酸丁烷(PBTCA)与水解聚马来酸酐(HPMA)对氟硅酸钠(钾)结晶的影响。 运用经典结晶成核理论解释了抑制机理,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技术表征了氟硅酸钠(钾)的晶体形貌和晶型。 结果表明,PBTCA与HPMA通过提高氟硅酸钠(钾)结晶时的表面自由能而抑制氟硅酸钠(钾)的析出。 PBTCA与HPMA之间存在明显的协同作用,PBTCA与HPMA共同作用使Na2SiF6的结晶表面自由能从108 mJ/m2升高至126 mJ/m2,溶液中Na+的阻垢率从6.2%上升至70.3%;使K2SiF6的结晶表面自由能从199 mJ/m2升高至230 mJ/m2,溶液中K+的阻垢率从10.2%升高至45.3%。 PBTCA与HPMA的加入使氟硅酸钠(钾)的粒径变小,颗粒分散;空白溶液中晶体主要为NaKSiF6,PBTCA与HPMA混合体系中结晶产物主要为Na2SiF6和K2SiF6。  相似文献   
3.
以黄原胶和韦兰胶为模板,在CaCl2-Na2CO3体系中调控合成CaCO3晶体.利用电导率法研究了黄原胶与韦兰胶模板与Ca2+之间的相互作用,同时研究了黄原胶和韦兰胶的浓度以及结晶时间对CaCO3晶体结构及形貌的影响.分别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对CaCO3晶体的晶型和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黄原胶和韦兰胶调控下得到的CaCO3晶体是方解石和球霰石的混合体.韦兰胶溶液中得到了球形产物,黄原胶溶液中得到球状和花状产物.随着结晶时间的延长,球霰石不断向方解石转变.  相似文献   
4.
选用实验室自培育斯氏假单胞菌,通过测定pH值、电导率变化研究了细菌液、菌体液对碳酸钙结晶过程的影响,并通过SEM、XRD、红外等测试技术对生成的碳酸钙进行表征。 研究表明,斯氏假单胞菌细菌液与菌体液对碳酸钙结晶过程具有抑制作用,浓度增加,抑制作用越显著。 SEM、XRD和红外光谱的分析结果显示,细菌液可诱导亚稳态球霰石生成,菌体液能诱导出中孔方解石型碳酸钙。  相似文献   
5.
硫酸钡;电导率;动力学;pbtca;阻垢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