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2篇
  免费   406篇
  国内免费   643篇
化学   1955篇
晶体学   85篇
力学   90篇
综合类   52篇
数学   381篇
物理学   79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62篇
  2020年   76篇
  2019年   96篇
  2018年   80篇
  2017年   77篇
  2016年   96篇
  2015年   106篇
  2014年   143篇
  2013年   167篇
  2012年   184篇
  2011年   174篇
  2010年   188篇
  2009年   191篇
  2008年   163篇
  2007年   174篇
  2006年   143篇
  2005年   121篇
  2004年   141篇
  2003年   120篇
  2002年   194篇
  2001年   167篇
  2000年   141篇
  1999年   75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1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1篇
  193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提高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瓦斯抽放效果,建立了3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的突出矿井瓦斯抽放限制影响因素评价指标体系,利用AHP和熵权法分别确定指标因子主、客观权重.通过实地调研分析和反馈验证了AHP-熵权法的可行性和正确性,利用加权平均法确定评价模型的综合权重.研究表明:封孔方式、钻孔半径、抽放时间、煤体裂隙发育程度和抽放负压是目前影响煤矿瓦斯抽放效果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2.
A new asymmetric Salamo‐based ligand H2L was synthesized using 3‐tertbutyl‐salicylaldehyde and 6‐methoxy‐2‐[O‐(1‐ethyloxyamide)]‐oxime‐1‐phenol. By adjusting the ratio of the ligand H2L and Cu (II), Co (II), and Ni (II) ions, mononuclear, dinuclear, and trinuclear transition metal (II) complexes, [Cu(L)], [{Co(L)}2], and [{Ni(L)(CH3COO)(CH3CH2OH)}2Ni] with the ligand H2L possessing completely different coordination modes were obtained, respectively. The optical spectra of ligand H2L and its Cu (II), Co (II) and Ni (II) complexes were investigated. The Cu (II) complex is a mononuclear structure, and the Cu (II) atom is tetracoordinated to form a planar quadrilateral structure. The Co (II) complex is dinuclear, and the two Co (II) atoms are pentacoordinated and have coordination geometries of distorted triangular bipyramid. The Ni (II) complex is a trinuclear structure, and the terminal and central Ni (II) atoms are all hexacoordinated, forming distorted octahedral geometries. Furthermore, optical properties including UV–Vis, IR, and fluorescence of the Cu (II), Co (II), and Ni (II) complexes were investigated. Finally, the antibacterial activities of the Cu (II), Co (II), and Ni (II) complexes were explored. According to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the inhibitory effect was found to be enhanced with increasing concentrations of the Cu (II), Co (II), and Ni (II) complexes.  相似文献   
3.
木质素在塑料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总结了国内外近10年来木质素在塑料中的应用进展,重点对木质素在PVC、PP、PE、PF、PU等5个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阐述,并对该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预测。  相似文献   
4.
环保意识调查问卷的Logistic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方差分析 ,logistic模型等方法对环保意识调查问卷反馈的信息进行统计分析 ,建立被调查企业对环境保护意识的logistic模型 ,进而可对企业家的环境保护意识的好坏进行判断。  相似文献   
5.
单光子态的产生与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通过自发参量下转换产生单光子态的实验研究,使用中心波长425 nm的飞秒脉冲泵浦Ⅰ类非共线相位匹配的BBO晶体,在实验上得到单光子计数率为2.978×10-4,并分析了实验中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6.
Zn(BTZ)2白色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合成及其器件制备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PCl3为脱水剂,将邻氨基硫酚与水杨酸脱水环化合成出2-(2-羟基苯基)苯并噻唑,并进一步将所得产物与乙酸锌反应合成出2-(2-羟基苯基)苯并噻唑螯合锌(Zn(BTZ)2)材料。以该配合物作为发光层制备出结构为ITO/PVK:TPD/Zn(BTZ)2/Al近白色电致发光器件,其色坐标位于白场之内(x=0.242,y=0.359),在驱动电压为16V时,亮度达3200cdm2,对应的量子效率为0.32%。进一步在Zn(BTZ)2中掺入橙红色染料Rubrene,制成ITO/PVK:TPD/Zn(BTZ)2:Rubrene/Al结构器件,实现了纯白色发光(色坐标值:x=0.324,y=0.343),非常接近于白色等能点,且量子效率达0.47%。最后对上述器件的发光和电学性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p+209Bi核反应微观数据的理论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光学模型、激光模型、蒸发模型及扭曲波玻恩近似理论,对入射能量从阈能到300MeV,p+209Bi的中子反应截面、剩余核截面、出射粒子的多重数进行了理论计算及分析,并将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进行了比较.同时得到一组能量到50?0MeV与实验数据符合很好的光学势参数.  相似文献   
8.
宋钢  翟林华 《物理实验》2004,24(11):41-43
分析了在“用板式电势差计测量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中 ,由于待测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在实验过程中均不为恒定值而引起的误差 ,依据电化学理论和电阻构成解释了实验现象 ,并给出了实验改进方案 .  相似文献   
9.
激光准直仪的设计性物理实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黄水平  胡德敬 《物理实验》2004,24(5):31-33,36
介绍了激光准直仪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其在设计性物理实验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Gd2O3:Eu纳米晶的制备及其光谱性质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以EDTA为络合剂,聚乙二醇为有机分散剂,用络合溶胶—凝胶法制备出Gd2O3:Eu纳米晶。用XRD,SEM,X—射线能量色散谱仪(EDS),荧光分光光度计等分析手段对Gd2O3:Eu的纳米晶结构、形貌、组分的均匀性以及发光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EDTA—M凝胶仅在800℃焙烧即可得到颗粒细小、组分均匀、纯立方相的Gd2O3:Eu纳米晶,颗粒基本呈球形,粒径为30nm左右。对样品的激发光谱、发射光谱测定表明:Gd2O3:Eu纳米晶在269nm光激发下发红光,发射光谱谱峰在611nm,与体材料基本相同;激发光谱中电荷迁移带(CTB)明显红移,从体材料的255nm移至269nm,移动了约14nm;猝灭浓度从体材料的6%提高到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