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37篇
  免费   1409篇
  国内免费   1938篇
化学   5840篇
晶体学   265篇
力学   436篇
综合类   188篇
数学   911篇
物理学   2844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130篇
  2022年   266篇
  2021年   291篇
  2020年   336篇
  2019年   338篇
  2018年   313篇
  2017年   332篇
  2016年   335篇
  2015年   430篇
  2014年   478篇
  2013年   611篇
  2012年   634篇
  2011年   641篇
  2010年   601篇
  2009年   595篇
  2008年   580篇
  2007年   562篇
  2006年   490篇
  2005年   429篇
  2004年   324篇
  2003年   269篇
  2002年   256篇
  2001年   211篇
  2000年   220篇
  1999年   145篇
  1998年   67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54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22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8篇
  1975年   10篇
  1974年   8篇
  1972年   11篇
  1965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A new kind of nanocomposite (NC) hydrogel with Na‐montmorillonite (MMT) is presented in this article. The NC hydrogels were synthesized by free radical copolymerization of acrylamide and (3‐acrylamidopropyl) trimethylammonium chloride (ATC) in the presence of MMT and N,N′‐methylene‐bis‐acrylamide used as chemical cross‐linker. Due to the cation‐exchange reaction between MMT and ATC (cationic monomer) during the synthesis of NC hydrogels, MMT platelets were considered chemical “plane” cross‐linkers, different from “point” cross‐linkers. With increasing amount of MMT, the crosslinking degree enhanced, causing a decrease of the swelling degree at equilibrium. Investigations of mechanical properties indicated that NC hydrogels exhibited enhanced strength and toughness, which resulted from chemical interaction between exfoliated MMT platelets and polymer chains in hydrogels. Dynamic shear measurements showed that both storage modulus and loss modulus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MMT content. The idea described here provided a new route to prepare hydrogels with high mechanical properties by using alternative natural Na‐MMT. © 2015 Wiley Periodicals, Inc. J. Polym. Sci., Part B: Polym. Phys. 2015 , 53, 1020–1026  相似文献   
2.
A green and sustainable strategy synthesizes clinical medicine warfarin anticoagulant by using lipase‐supported metal–organic framework (MOF) bioreactors (see scheme). These findings may be beneficial for future studies in the industrial production of chemical, pharmaceutical, and agrochemical precursors.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粒径为2.2-25.5nm的锐钛矿二氧化钛超细纳米晶在83-293 K温度范围内的变温拉曼光谱的研究,得到了三声子互作用对拉曼频率和线宽的贡献随粒径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锐钛矿二氧化钛超细纳米晶的三声子相互作用随粒径减小而加强。  相似文献   
4.
李多  杨婷  刘大禾 《大学物理》2006,25(5):42-47
从一个新的角度分析、讨论了光学的发展过程.并对光学今后的发展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生长温度对碳纳米管阴极场发射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莉莉  孙卓  陈婷 《发光学报》2006,27(1):123-128
碳纳米管(Carbon Nanotubes,CNTs)场发射平面显示器(Field Emission Display,FED)与其他显示器比较显示了其独特优点,被认为是未来理想的平面显示器之一。碳纳米管阴极作为器件的核心部分,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显示器的性能。针对30~60英寸(76.2~152.4cm)大屏幕显示器所用的厚膜工艺,即采用丝网印刷法制备了碳纳米管阴极阵列,研究了化学气相沉积法在不同温度下生长的CNTs的场发射电流-电压特性,找到了适合FED用碳纳米管的最佳生长温度。结果表明生长温度越高(750℃),CNTs场发射性能越好。并用荧光粉阳极测试这些CNTs的场发射发光显示效果,验证了上述结论。  相似文献   
6.
基于气固两相流体动力学理论,建立气体纳米颗粒团聚物两相流动双流体模型.模型中采用了Jung & Gidaspow (2002)测量的固相应力模量和王垚等(2001)提出的聚团曳力系数计算模型.对纳米颗粒团聚物的流化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纳米颗粒团聚物的流化特性.模拟得出的床层膨胀比与文献中实验的结果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分析相变电阻率 ρP 和磁通蠕动电阻率 ρF 出发 ,指出当T小于某一温度T0 时 ,ρF>ρP,而当T >T0 时 ,ρF 远小于 ρP,并进一步分析了 ρF 与 ρP 随温度的变化率分布图 ,得出磁通蠕动电阻率 ρF 随温度的变化率分布图跟微波响应曲线具有相似的分布特征 ,结果表明 :高温超导体的非平衡微波响应机制可能与磁通涡旋的激发有关 .  相似文献   
8.
螺旋线径向挤压变形对其慢波结构冷测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用MAFIA软件的准周期边界条件计算螺旋线行波管慢波结构的色散和耦合阻抗,以及用ANSYS软件对螺旋线径向挤压变形建模的方法,并对螺旋线受挤压径向变形对其冷测特性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果表明:螺旋线径向挤压变形会导致相速增大,而在通常的变形范围内耦合阻抗也会增加;当变形继续增大时耦合阻抗上升到最大值后开始下降。  相似文献   
9.
基于成像机理的小波包变换多聚焦图像融合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由于可见光成像系统的聚焦范围有限,因而在成像过程中,除聚焦良好的物体能生成清晰的图像外,该物体前后一定距离外的所有物体都将呈现不同程度的模糊.为了获得场景内所有物体均清晰的图像,在分析了多聚焦图像成像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包变换的融合方法.它是将成像系统先聚焦在一部分对象上,得到其清晰的图像;然后再将其聚焦在另一部分对象上,得到另一清晰的图像;最后把这两幅实验图像加以融合,从而获得场景内所有物体均清晰的图像.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小波包变换的融合方法能够将信号的频带进行多层次划分,对高频成分也能进一步地分解,可有效综合多聚焦图像.  相似文献   
10.
Zn(BTZ)2白色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合成及其器件制备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PCl3为脱水剂,将邻氨基硫酚与水杨酸脱水环化合成出2-(2-羟基苯基)苯并噻唑,并进一步将所得产物与乙酸锌反应合成出2-(2-羟基苯基)苯并噻唑螯合锌(Zn(BTZ)2)材料。以该配合物作为发光层制备出结构为ITO/PVK:TPD/Zn(BTZ)2/Al近白色电致发光器件,其色坐标位于白场之内(x=0.242,y=0.359),在驱动电压为16V时,亮度达3200cdm2,对应的量子效率为0.32%。进一步在Zn(BTZ)2中掺入橙红色染料Rubrene,制成ITO/PVK:TPD/Zn(BTZ)2:Rubrene/Al结构器件,实现了纯白色发光(色坐标值:x=0.324,y=0.343),非常接近于白色等能点,且量子效率达0.47%。最后对上述器件的发光和电学性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