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3篇
  免费   317篇
  国内免费   671篇
化学   1216篇
晶体学   57篇
力学   114篇
综合类   44篇
数学   242篇
物理学   79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80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124篇
  2013年   144篇
  2012年   139篇
  2011年   150篇
  2010年   160篇
  2009年   142篇
  2008年   167篇
  2007年   149篇
  2006年   138篇
  2005年   107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72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In this research, a simple, sensitive chemiluminescence (CL)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humic acid (HA) in water samples was first developed based on the redox reaction between humic acid and cerium(IV) in the acidic condition. Different with the former redox CL reaction which occurred in alkaline solution, no enhancers were needed and neither precipitation nor a second contamination would occur in the present CL system. Comparing with other spectrometric methods, we find that the proposed analysis system had better applicability and accuracy. Under the optimal experiment conditions, the CL peak height was linear with the concentration of HA in the range of 0.03 to 10.0 microg mL(-1). The detection limit is 0.01 microg mL(-1) (S/N = 3), and the 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 was 2.3% for 0.5 microg mL(-1) HA solution with eleven repeated measurements. The present CL method was successfully applied to the determination of HA in tap water, spring water and river water samples with good recovery from 90.0 to 110.0%. A possible CL mechanism was proposed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UV and fluorescence spectrometry and the CL spectrum of HA. It was speculated that the semi-quinone radicals in the excited state were the emitters.  相似文献   
2.
BEPCⅡ直线加速器的重大改造旨在获得高流强、小发射度和小能散的正负电子束, 以满足对撞机亮度提高两个两级的要求. 这对直线加速器各系统和束流物理是一个挑战. 文章介绍了直接决定束流性能的新电子源、新正电子源、新微波功率源、相位控制系统和束流测量系统等的改造情况; 叙述了束流物理研究; 介绍了束流调试进展情况和进一步改进计划.  相似文献   
3.
李雄杰  葛鲁波  孔凡才 《物理实验》2006,26(3):19-21,25
介绍了基于单片机控制技术的强电实验线路故障自动诊断系统的结构及功能,阐述了系统硬件设计、软件设计的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4.
孔祥木  李崧 《中国科学A辑》1998,41(12):1129-1134
在Gauss模型中 ,假设Gauss分布常数依赖于晶格格点的配位数 ,并且满足关系bqi/bqj=qi/ qj( qi是格点i的配位数 ,bqi是格点i上的Gauss分布常数 ) .利用重整化群变换和自旋重标相结合的方法 ,研究了一族钻石型等级晶格上Gauss模型的临界行为 .结果发现 :这些晶格的铁磁相变性质属于同一普适类 ,其临界点和临界指数分别为K =bqi/ qi 和ν=1 / 2 .  相似文献   
5.
HBTMPTP与伯胺N1923对稀土元素(Ⅲ)的协同萃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二(2,4,4-三甲基戊基)单硫代膦酸(HBTMPTP,HL)和伯胺N1923的正己烷溶液从硫酸介质中对稀土元素(Ⅲ)的协同萃取.并以La(Ⅲ)为例,用斜率法、恒摩尔法和饱和法确定了协萃配合物的组成为(RNH3)3L2La(SO4)2,计算了协萃配合物的生成常数及热力学函数,观测了协萃配合物的IR谱.  相似文献   
6.
The structure and evolution of the laser-induced vapor plume and shockwave were measured from femtosecond time resolved shadowgraph images. By changing the wavelength of the probe beam (400 and 800 nm), differences in the opacity of the vapor plume were measured as a function of delay time from the ablation laser pulse. The evolution of the temperature and electron number density during and after the ablation laser pulse were determined and compared for ablation in argon and helium background gases. A laser supported detonation wave (LSD) observed for ablation in argon, blocks the incoming laser energy and generates a high-pressure region above the vapor plume.  相似文献   
7.
Zn/AlCl3促进下二硫醚与α,β-不饱和化合物的共轭加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芳基二硫醚与锌粉在DMF 中110 ℃反应, 生成二硫醚与锌的复合物; 后者在无水AlCl3存在下与丙烯酸酯、丙烯腈反应分别生成β-芳硫基丙酸酯和相应的腈, 产率48%~91%.  相似文献   
8.
设计并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方法 (ATRP)合成了核壳型多羟基多臂星状超支化聚合物刷 .以 2 溴异丁基酰溴封端的超支化聚 (3 乙基 3 羟甲基氧杂环丁烷 ) (HP Br)作为大分子引发剂 ,采用Cu(I)Br和N ,N ,N′ ,N′ ,N″ 五甲基二乙基三胺 (PMDETA)催化体系 ,在丁酮与丙醇的混和溶液中 ,通过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的ATRP溶液聚合 ,得到了一系列含有大量羟基的多臂星状超支化聚合物刷 (HP g PHEMA) ,并考察了其羟基的活性 ,发现羟基还可以与苯甲酰氯发生反应 .产物的结构和热性能用1 H NMR、FTIR、GPC、TGA、DSC等进行了表征和测试 .  相似文献   
9.
14C-寡糖在西瓜幼苗植株体内吸收传导和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14C-寡糖在西瓜幼苗植株体内的吸收、传导和分布行为.自显影结果显示,寡糖通过处理叶部或根部后能够被西瓜幼苗植株快速吸收,在叶片中的传导表现为从叶缘向叶片中心分布的趋势.将叶部处理8h和根部处理24h后,14C-寡糖即可以传导和分布到西瓜幼苗的整个植株体内,证明14C-寡糖在西瓜幼苗植株体内具有较强的扩散和向基或向顶传导特征.结果表明,处理叶部4~120h时,根系、茎与未被直接处理的叶片等其它部位的放射性比活度分别由0.18×105和23.08×105Bq/kg变化为0.32×105和3.02×105Bq/kg,总体上表现出向基传导和分布的态势.处理根部4~120h时,西瓜幼苗植株根系、茎部、子叶和真叶中放射性比活度分别由22.23×105,2.23×105,8.33×105和12.78×105Bq/kg变化为431.11×105,42.23×105,65.57×105和78.89×105Bq/kg,表现出14C-寡糖在西瓜幼苗植株体内向顶传导作用和在地上部的积累态势很强.  相似文献   
10.
桑蚕丝素蛋白初始结构对其矿化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碱金属离子诱导桑蚕丝素蛋白溶液发生构象转变, 研究了蛋白质初始结构对其矿化作用的影响. FT-IR, XRD和SEM等测试结果显示, 未经任何处理的桑蚕丝素蛋白溶液矿化后形成片状复合物, 其无机相以二水磷酸氢钙(DCPD)为主; 而经过K和Na金属离子处理后, 桑蚕丝素溶液的结构由无规线团/螺旋构象向β-折叠发生转变, 矿化后成纤维状, 并相互结合呈现纳米级的三维多孔结构, 其无机相以热力学稳定的羟基磷灰石(HA)为主. 可以认为, 丝素蛋白结构转化为较伸展的β-折叠后, 使得更多的亲水基团暴露在外面, 在丝素蛋白分子不断凝聚成纤过程中, HA结晶快速生长并附着在这些微纤上, 最终形成纤维状的丝素蛋白/HA复合物. 该结果为阐明蛋白质的生物矿化过程及其调控机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同时可以从矿化复合物的形成来反映这些微量元素可能对骨组织形成的影响, 为临床骨组织的修复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