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化学   10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通过对溶胶凝胶-超临界干燥法制备的NiO-SiO2-Al2O3催化剂上CO氧化反应的原位DSC测试,实现了对催化剂的活性以及催化剂制备参数影响反应性能的规律考察,同时与实际微反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
采用无机盐作为前驱物,利用溶胶凝胶超临界流体干燥(SCFD)法,制备出大孔、高比表面纳米级TiO2超细粉。详细考察了初始水凝胶pH值对TiO2超细粉形貌、晶相、颗粒大小、比表面积及孔结构等的影响。实验结果发现:当在酸性环境中,所制得的TiO2超细粉的比表面积随着pH值的减小而增大;而在碱性环境中,则随着pH值的增大而增大。TiO2超细粉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由pH为6.5时的SBET=142.2m2·g1,VPN=0.45cm3·g1,增大到pH值为13.0时的SBET=425.6m2·g1,VPN=1.79cm3·g1,且颗粒分布均匀狭窄,颗粒间的三维网络织构更为规整清晰。  相似文献   
3.
纳米级TiO2粉体的制备研究——Ⅱ.絮凝剂及其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溶胶-凝胶-超临界流体干燥(SCFD)法制备纳米级TiO2超细粉,详细考察了不同絮凝剂及其浓度对TiO2织构和结构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强碱溶液作为絮凝剂,浓度为5 mol·L-1是制备大孔高比表面TiO2超细粉较为适宜的条件。  相似文献   
4.
不同干燥过程对超细TiO2粉体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考察了采用不同干燥工艺制备的TiO2粉体在粒子形貌、颗粒大小与分布、晶相组成以及比表面积和孔结构等织构和结构性质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利用常规的干燥方法,由水凝胶脱水所得的颗粒,颗粒间严重团聚,颗粒粒径大且分布不均匀,比表面积和孔体积最小;由醇凝胶直接脱水,则可以显著提高粉体的织构性能.而采用超临界流体干燥法则可以进一步提高粉体的性能,比表面积由水凝胶的4.88m2·g-1增大到113.8m2·g-1,提高了近30倍;孔体积由0.027cm3·g-1增大到0.41cm3·g-1.大约提高了15倍;而且其能够有效地防止粒子间的团聚,较好地保持了湿凝胶的网络结构,使颗粒尺寸降低且分布均匀,可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5.
V/Sb催化剂上丙烷氨氧化反应机理的Monte Carlo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远洋  高荫本 《分子催化》1995,9(6):417-423
本文应用Monte Carlo方法对丙烷氨氧化的反应机理进行了初步研究。首先在分析了V/Sb金红石构催化剂的各个晶面之后,以100面为模板建立了V/Sb双活性中心模型。在此基础上,对丙烷,氨及氧的不同进料摩尔比率对丙烯腈,丙烯及COX三种产物的影响规律进行了详细考察。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溶胶凝胶超临界干燥法制备的NiO/SiO2Al2O3催化剂上CO氧化反应的原位DSC测试,实现了对催化剂的活性以及催化剂制备参数影响反应性能的规律考察,同时与实际微反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微反的结果与DSC测试结果取得较好的一致性,催化剂的CO氧化活性与DSC半峰温值呈现相应的变化规律;在四个制备参数中以载体对活性的影响最大。对各DSC曲线的活化能计算表明,活化能值的大小可以较好地反映催化剂的反应行为。  相似文献   
7.
GASPERMEATIONTHROUGHINORGANICMEMBRANEHouXianglin,ZhangBing,ZhouGe,GaoYinben,ChenSongying(StateKeyLaboratoryofCoalConversion,S...  相似文献   
8.
超临界流体干燥法是制备大孔高比表面超细催化剂的有效方法之一[1].我们曾考察了初始水凝胶pH值[2]及不同体系的絮凝剂[3]对纳米级TiO2超细粉织构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选择一定浓度的强碱溶液作为絮凝剂,是制备大孔高比表面TiO2超细粉的前提之一;...  相似文献   
9.
催化反应色谱技术的理论和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动态过程中,由于表面上吸附物种的浓度随时间而变化,因此有可能提供稳态流动法不可能获得的信息。本文提出了能够获得反应物峰矩量值的催化反应色谱理论,并以此理论初步考察了噻吩氢解和环己烷脱氢反应,测定了不同温度下反应的吸附和表面反应速率,获得了分离的吸附和表面反应速率常数值,得到了两反应的吸附热和表面反应活化能值。环己烷的吸附速率常数>10~6可以认为瞬时达到平衡;噻吩加氢的吸附速率在约270℃时有一转折,结果表明,不需假设单一速率控制步骤即可分别地测定吸附和表面反应速率,从而对催化反应的动力学特性和反应机理有可能作较深人的了解。  相似文献   
10.
铜基脱硫剂的TPS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IGCC)技术由于具有较高的热效率和良好的环保效果而得到迅速的发展,IGCC技术的利用成为二十一世纪的必然趋势,作为整体技术主要组成部分之一的热煤气净化技术也越来越得到重视.美国能源部为此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资助摩根城能源中心、麻省理工学院等从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