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化学   7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采用电化学还原方法制备了铁氰化镍-石墨烯复合薄膜电极,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电还原石墨烯和铁氰化镍-石墨烯复合材料的表面形貌。采用循环伏安和计时电流技术研究了该修饰电极对抗坏血酸(AA)的电催化氧化性能,据此建立了一种测定AA的电化学分析新方法。由于石墨烯和铁氰化镍纳米颗粒之间的协同效应,使得该复合修饰电极对抗坏血酸具有优异的电催化活性。在0.1 mol/L pH 7.00的PBS溶液中,抗坏血酸的催化氧化电流与其浓度在1.0×10-4~7.0×10-4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3.1×10-5mol/L(S/N)。  相似文献   
2.
采用化学合成法制备了铁氰化镍纳米颗粒,并将其与热还原石墨烯机械混合从而合成了铁氰化镍-石墨烯复合材料。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上对合成的复合材料进行形貌结构表征。利用循环伏安和计时电流测试技术对石墨烯复合物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探讨。复合物修饰电极对多巴胺具有优异的电催化活性。在较宽的浓度区间,多巴胺的响应电流与多巴胺浓度呈较好的线性关系。该电极材料有望用作多巴胺等药物小分子的灵敏检测。  相似文献   
3.
以镍铬合金为基体,在其表面通过直接嵌入微晶纤维素修饰的碳糊膜,构建了嵌入式超薄微晶纤维素/碳糊电极(ISM/CPE).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循环伏安法表征了电极的特性;以抗坏血酸(AA)为目标物考察其在该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 结果表明,在ISM/CPE上,AA的氧化峰电位为0.38 V,较传统碳糊电极负移了0.05 V;峰电流与AA的浓度在1.0×10-6~1.0×10-3 mol/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9 3,检测限(S/N=3)为7.5×10-7 mol/L. 表明合金表面嵌入的超薄微晶纤维素/碳糊膜,改变了基体电极的电化学性质,可用于实际样品中AA的测定.  相似文献   
4.
以镍铬合金为基体,采用电化学方法在其表面沉积制备了纳米Pt电极,用SEM对电极的形貌进行了表征,以亚铁氰化钾为分子探针考察了Pt电极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该电极对亚铁氰化钾具有稳定、灵敏的电化学响应,并对H2O2的电化学还原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H2O2峰电流与其浓度在0.03-1.0 m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S/N=3)为7×10^-6mol/L。相同实验条件下,该纳米Pt电极的催化活性远高于纯Pt电极。  相似文献   
5.
以循环伏安法在镍铬铁基体上制备了Pt-Ru微粒电极, 用SEM表征该微粒电极的形貌呈球形, 循环伏安法和计时电流法考察了该电极的电化学性能. 结果表明Pt-Ru微粒电极对甲醇的电氧化显示出催化作用, Ru的加入提高了电极的抗中毒能力. 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 Pt-Ru微粒电极对甲醇的催化氧化性能高于纯铂电极, 且该电极制作成本十分低廉、操作简便、对环境无污染, 极大减少了贵金属铂的用量, 可用作燃料电池的电极材料.  相似文献   
6.
7.
以镍铬合金为基体制备嵌入式超薄碳糊前驱膜,然后在薄膜表面构筑单壁碳纳米管/聚L-酪氨酸复合电极.SEM结果表明膜表面的碳纳米管复合物呈立体枝状渗透性结构,电化学实验证明表面膜上的复合纳米结构改变了基体的电化学性质,使之可用作研究电极.以茶碱为目标物考察其在该电极上的伏安行为,在0.1 mol/L的HClO4底液中,茶碱的2.5次微分峰电流与其浓度在1.0×10-6~8.0×10-4 mol/L 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71,方法可用于茶碱的定量测定.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