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化学   69篇
物理学   15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5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6 毫秒
1.
聚异丁烯高活性端基含量及相对分子质量测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合使用核磁,VPO和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对聚异丁烯活性端基含量以及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进行了详细研究,分别建立核测定聚异丁烯活性端基含量以及其他烯键含量和近红外光谱快速测量聚异聚丁烯活性端基含量。其他烯键含量和相对分子质量的分析方法。成对t检验结果表明,近红外光谱分析方法测定结果与核磁和VPO方法测定结果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柴油族组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陶学明  龙义成  陆婉珍 《色谱》1995,13(5):368-372
在银型磺酸键合硅胶柱上以含苯或环己烯的正己烷为流动相,实现了饱和烃、烯烃的基线分离,以改进的迁移丝式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MW-FID)进行定量检测,同时考察了Ag-SCX柱的使用性能及改进的MW-FID的定量准确性。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体系分离柴油族组成(饱和烃、烯烃、芳烃及胶质)。  相似文献   
3.
紫外-可见光谱-偏最小二乘法测定渣油四组分含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褚小立  袁洪福  陆婉珍 《分析化学》2000,28(12):1457-1461
用已建立的渣油聚类和识别模型将渣油分为坟渣油、减压渣油和加氢渣油,用紫外-可见光谱-偏最小二乘法(UV-PLS)分别建立了这3种渣油的饱和烃、芳烃、胶质和沥青质四组分测定模型。该方法的测定结果与经典洗脱色谱法(EC)的结果相吻合。与EC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快速、操作简单、不需分离,重复性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汽油族组成的近红外光谱快速测定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荧光指示剂吸附色谱法(FIA)测定汽油族组成结果为基础,采用近红外光谱和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了快速、准确测定催化裂化馏出口汽油族组成(饱和烃、烯烃和芳烃)的分析模型;试验表明,该法分析速度快、重复性好、成本低,特别适用于生产中间控制分析。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一种分析裂化气中杂质烃的方法。所建分析系统由填充玻璃毛细管柱和填充预柱各一根、阀和FID各一个组成。采用一次进样、外标法定量,约30分钟即可完成测定裂化气中低至0.5ppm含量的痕量C_2~C_4炔和二烯。方法适用围范至少是0.5ppm~1%。当样品含量为1~5 ppm时,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0%。  相似文献   
6.
支持向量回归建立成品汽油通用近红外校正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针对目前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成品汽油分析模型存在的问题,采用近几年新兴的支持向量回归方法建立了多种汽油标号通用的校正模型,其预测能力优于对应的偏最小二乘法,对汽油研究法辛烷值、烯烃和芳烃的预测标准偏差分别为0.37、1.28%和1.38%,可应用于实际的汽油管道自动调合近红外光谱在线分析.  相似文献   
7.
8.
近年来国内外色谱工作者为了寻求高效、内壁惰性及热稳定性好的毛细管柱进行了许多研究,交链弹性石英开管柱就是其中的一个新进展。国外已有定型交链开管柱供应,如美国、意大利及日本有出售15~25米长的内径0.20~0.30毫米的交链SE-30、SE-52、SE-54、OV-101及OV-1毛细管柱,但在国内此类柱子还处于研制阶段。本文介绍我们最近试制的内壁交链SE-54弹性石英开管柱,并对其性能进行了评价。交链毛细管柱制备方法原理是将橡胶工业中引发聚合物分子使之生成交链高分子的技术  相似文献   
9.
程序升温毛细管气相色谱分析180℃以前直馏汽油中单体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十余年来毛细管气相色谱技术已成为研究汽油中单体烃的重要方法,主要用角鲨烷(Squalane)为固定相。但角鲨烷只能在100℃以下使用,不适用于程序升温。在恒温下分离沸点范围较宽的汽油,峰宽变化又过大,不利于重组份的检测。我们改用硅酮型非极性固定液(OV-101)涂渍的石英毛细管柱,在较高柱温下仍可维持较长柱寿命及平稳的基线。采用线性程序升温可以弥补恒温时上述缺点,并大大提高了分析速度。  相似文献   
10.
杨美炎  傅文慧  由源鹤  陆婉珍 《色谱》1987,5(2):100-102
汽油的族组成分析,已有的标准方法多采用液体吸附色谱法,气相色谱分析汽油族组成已有一些报道,但烯烃的定量方法仍较复杂,精确度也差。1981年Ury提出采用硫酸铜吸附烯烃并在高温下脱附,以对汽油中烯烃定量可以简化操作手续,并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