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3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220篇
化学   362篇
晶体学   3篇
力学   49篇
综合类   18篇
数学   90篇
物理学   14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首次提出了G(F4′)条件,给出了G(F4′)条件的两个等价关系,得到了加强形式的停止定理和强鞅的一个等价关系.  相似文献   
2.
赵沁  王新平  蔡天锡 《催化学报》2002,23(6):575-579
 综述了近年来利用固体电解质电解池消除NO的研究进展.重点总结了电化学消除NO研究体系、电化学消除NO分解机制、O2-在固体电解质电解池中传导的控速步骤、电极种类和形态对NO分解性能的影响以及直流与交流电作用的差异等几个方面的研究结果.在RuO2—Ag—YSZ—Pd电解池上实现的NO选择性分解是迄今为止的最佳结果,500℃下NO的转化率为31.8%,NO的分解活性是O2的分解活性的13倍.该领域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是,进一步提高NO分解相对于共存O2离子化的选择性、降低O2-在阴极界面处的传导阻力和探寻可在更低温度传导O2-的新的固体电解质  相似文献   
3.
刺五加味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陈貌连  宋凤瑞等 《分析化学》2002,30(6):《分析化学》-2002年30卷6期-690-694-页-《分析化学》-2002年30卷6期-690-694-页
利用电喷雾多级串联质谱(ESI-MS^n)技术,分析了刺五加叶中黄酮类化合物,并根据黄酮类化合物的特征显色反应,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刺五加叶中总黄酮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刺五加叶含有槲皮素及其相关的黄酮甙类化合物,其含量达37.25%。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有一半以上的气液色谱仪没有程序升温装置,要在恒温下对不同沸点和不同极性的混合物高效分离,选择理想的柱子就成为一个关键问题,特别是在裂解色谱法中,高聚物裂解出的产物品种多,分子量范围宽,极性大小不一的情况下选择高效分离柱就更为重要。为了克服色谱仪无程序升温装置的缺陷,我们选用了三段串联填充柱,在恒温下能使复杂的裂解产物得到分离,并已成功地用于多种高聚物裂解产物的分离。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H4SiW12O40.24H2O(SiW12)在水,乙醇,乙酸,乙酸丁酯中在活性炭上的吸附得出,活性炭微孔结构对SiW12在其表面的吸附起着分子筛作用,水溶剂化的SiW12分子可顺利进行活性1.7nm左右的微孔,而其它溶剂化的SiW12分子,则需较大的孔径,提出了SiW12在活性炭表面吸附的微孔中孔扩散模型。  相似文献   
6.
Pd-SiW12/SiO2催化剂上乙烯直接氧化制乙酸的反应机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积分反应器和微分反应器对Pd-SiW12/SiO2催化剂上乙烯直接氧化生成乙酸的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乙烯在积分反应中氧化的主要产物为乙酸(选择性为77.6%),很少生成乙醛(选择性仅为8.1%);而在微分反应中氧化的主要产物是乙醛(选择性为98.4%).在微分反应中分别以乙醛和乙醇为主反应物时,乙醛氧化完全生成乙酸,选择性为100%,而乙醇氧化生成乙酸的选择性低于0.15%.可以认为,在Pd-SiW12/SiO2催化剂上,水蒸气存在下乙烯主要经由中间物乙醛而生成乙酸.通过对含有不同组分和不同还原条件处理的催化剂活性的比较,认为目的反应主要发生在Pd与SiW12相互接触的部位,催化剂中的Pd0是活性Pd物种的主要形态.  相似文献   
7.
富氧条件下乙炔选择催化还原NOx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姗姗  王新平  王崇  徐岩 《中国化学》2006,24(5):598-602
Acetylene as a reducing agent of metal exchanged HY catalysts, for 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 of NO in the reaction system of 0.16% NO, 0 (C2H2-SCR) was investigated over a series 08% C2H2, and 9.95% O2 (volume percent) in He. 75% of NO conversion to N2 with hydrocarbon efficiency about 1.5 was achieved over a Ce-HY catalyst around 300 ℃. The NO removal level was comparable with that of 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 of NOx by C3H6 reported in literatures, although only one third of the reducing agent in carbon moles was used in the C2H2-SCR of NO. The protons in zeolite were crucial to the C2H2-SCR of NO, and the performance of HY in the reaction was significantly promoted by cerium incorporation into the zeolite. NO2 was proposed to be the intermediate of NO reduction to N2, and the oxidation of NO to NO2 was rate-determining step of the C2H2-SCR of NO over Ce-HY. The suggestion was well supported by the results of the NO oxidation with O2, and the C2H2 consumption under the conditions in the presence or absence of NO.  相似文献   
8.
高分子表面动态行为与接触角时间依赖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躺滴法(sessile drop)动态连续跟踪测量模式研究聚合物水的接触角随时间变化. 结果表明各种聚合物的接触角都随时间迅速降低, 最后达到一恒定值即平衡接触角. 各聚合物都具有其特有的起始接触角和平衡接触角. 同时利用Wilhelmy片技术对相应聚合物的动态接触角进行研究. 并通过研究经表面氧化处理含聚丁二烯嵌段共聚物的起始接触角、平衡接触角、前进接触角与后退接触角的变化, 探索躺滴法测定接触角过程中时间依赖性的成因及起始接触角和平衡接触角的意义. 结果发现聚合物样品的前进接触角(θa)与起始接触角(θs), 后退接触角(θr)与平衡接触角(θe), Wilhelmy片法测得的接触角滞后值(θa-θr)与起始接触角和平衡接触角的差值 (θs-θe)之间都有较好的线性关系. 由此表明, 接触角的时间依赖性主要是由于水滴与聚合物接触后其表面发生重构引起. 起始接触角(θs)与平衡接触角(θe)则分别与聚合物表面疏水性组分和亲水性组分相关. 这一结果不仅证实了这二种接触角测定方法之间的相关性, 为接触角时间依赖性问题的理论解释提供实验证据, 而且也为高分子表面动态行为研究提供新的实验手段.  相似文献   
9.
聚苯胺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综述了聚苯胺/无机物复合材料和聚苯胺/有机高聚物复合材料的合成方法,性能特征,并展望了聚苯胺复合材料的研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采用连续小波变换(continuous wavelet transform,CWT)技术处理循环伏安弱信号,通过研究苯酚、对苯二酚和对硝基苯酚的共存体系循环伏安弱信号,表明CWT可以成功地识别出极弱信号中的指纹特征信息,并且经处理得到的对应的小波系数峰比原始信号更窄,更高,由此可以成功地确定弱峰的数目和位置。由循环伏安信号所得的结果,有力地证实CWT是循环伏安弱信号识别的有力工具,对于理解弱响应体系电化学机理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