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化学   4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以草酰胺作为保护剂,采用胶体法合成铂纳米晶,考察了不同溶液pH值、前驱体与保护剂反应物配比对铂纳米晶形貌及其甲醇电催化氧化活性的影响. 测试表明,pH = 5、反应物配比1:20合成的铂纳米晶的甲醇电催化氧化活性最佳,其峰电流密度达到1709 μA·cm-2. 空气中搁置3个月后,其表面形貌变化不大,但甲醇的电催化活性显著降低. 0.05 ~ 1.2 V电位范围循环扫描100周期,其循环伏安曲线明显变化,晶体表面原子排列方式也发生变化,由易毒化(100)面逐渐转化为(110)面,其甲醇电催化活性增加.  相似文献   
2.
石墨烯的功能化及其在储能材料领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墨烯是由sp~2杂化的碳原子紧密堆积成的单原子层二维碳材料,由于其优异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被视为最有前景的新型材料之一。但由于石墨烯片层之间在范德华力的作用下易发生不可逆团聚,丧失其单层二维纳米片的结构特性,以及石墨烯表面呈现惰性状态,致使其与其他介质的相互作用较弱,难以均匀分散在极性或非极性的溶剂中,因而石墨烯的应用受到限制。对石墨烯进行功能化可以调控其分子结构、电子能级和化学性质,不仅可以有效抑制石墨烯的团聚而且能够改善其在溶剂中的分散性和稳定性,从而实现石墨烯基材料的多元化应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共价键和非共价键功能化石墨烯以及其复合材料在储能领域的研究进展,并对功能化石墨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结合周期性平板模型,研究了二甲醚(DME)分子在Pt(100)表面上的吸附.通过对不同吸附位(顶位、空位和桥位)下的几何结构、吸附能和mulliken电荷布局计算发现,吸附后C-O键和C-H键都有不同程度的伸长,top位的吸附能最大,hcp位最小;top位吸附有利于C-O键的断裂,bri位吸附则更利于C-H键的断裂。  相似文献   
4.
利用溶胶-凝胶技术包埋电活性物质,制备溶胶-凝胶膜修饰的碳酸根离子选择电极。探索了Sol-Gel膜修饰CO32-选择电极的制备方法、测试条件及共存物的影响。电极的线性范围1.0×10-1~1.0×10-5mol/L,相关系数R2=0.993,检测限8.9×10-6mol/L,响应斜率22.1 mV/pCO3。电极稳定性和重现性良好,用于实际样品测定,回收率95.9%~99.0%。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