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0篇
  免费   125篇
  国内免费   212篇
化学   980篇
晶体学   6篇
力学   94篇
综合类   48篇
数学   129篇
物理学   410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184篇
  2016年   210篇
  2015年   141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95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105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12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14篇
  1975年   5篇
  1974年   6篇
  1972年   4篇
  196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利用分子筛择形特点,对煤直接液化油中的混合酚实施高效分离。本研究选取间甲酚和对甲酚作为分离煤直接液化油馏分段混合酚的模型化合物,采用化学液相沉积法对HZSM-5吸附剂的孔口结构进行改变,分析分子筛硅铝比及颗粒粒径对模型化合物间甲酚和对甲酚吸附分离性能的影响,以获得高性能固相吸附剂,并将其应用于180-190℃馏分段混合酚分离。结果表明,当分子筛硅铝比为25、粒径为3-5 μm时,分子筛的孔口结构调节效果最优;当正硅酸乙酯的最小用量为0.2 mL/g时,固相吸附剂的吸附量为0.03 g/g,对甲酚选择性高于95%。由于外表面沉积物对吸附剂的孔口结构变化,导致对甲酚选择性的提高。进一步采用HZSM-5(1)吸附剂对真实煤直接液化油混合酚的分离中发现,苯酚和对甲酚的选择性均达到100%。  相似文献   
2.
FeS2多晶薄膜电子结构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磁控溅射方法制各纯Fe薄膜,并硫化合成FeS2.采用同步辐射X射线近边吸收谱与X射线光电子能谱研究了薄膜的电子结构.结果表明,合成的FeS2薄膜,在费米能级附近,有较强的Fe 3d态密度存在,同时,在价带谱中2-10eV处有强度较大的S 3p态密度存在;Fe的3d轨道在八面体配位场作用下分别为t2g和eg轨道,实验中由Fe的吸收谱计算得到两分裂能级之差为2.1eV;实验测得FeS2价带结构中导带宽度约为2.4eV,导带上方仍存在第二能隙,其宽度约为2.8eV.  相似文献   
3.
2006年10月19日,由西安机器视觉研究发展中心和西安市技术市场管理办公室、西安市高新技术产业推进办公室主办,由西安光电子专业孵化器、西安光电子行业协会共同承办、西安高新区管委会经济贸易发展局支持的第二届西安机器视觉及工业检测展览会在西安光电园隆重召开.这是西安机器视觉及工业检测领域的一次盛会,也是西安乃至西北地区机器视觉方面的专业展览会.……  相似文献   
4.
Deshonillers和Iwaniec[1]给出了Riemann—ζ函数的一个新均值定理,本文将这个定理用于讨论Dirichlet级数之和的估计,并得到了此[2]、[3]更好的结果。如果将这些估计式用于相邻素数差问题,则可以改进[3]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We present a scheme for perfectly teleporting an arbitrary and unknown N-particle GHZ-class state from a sender to a receiver. We just need one quantum channel composed of two or three particles in the maximally entangled state. The sender performs one Bell-state measurement on two of her particles and N - 1 Hadamard operations and N - 1 yon Neumann measurements on the rest N - 1 particles. The receiver adopts one corresponding unitary transformation on his particles shared with the sender. After that, the receiver can obtain the original N-particle GHZ-class state by introducing N - 1 ancillary particles and carrying out N - 1 controlled-NOT operations. We also generalize the scheme to the case of controlled teleportation.  相似文献   
6.
基于化学热力学平衡分析方法,计算分析了燃煤烟气中重金属As、Se、Pb的形态分布规律,研究了S、Cl等元素对As、Se、Pb的形态分布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氧化性气氛下,As以As2O5、As4O6、AsO等氧化物的形式存在;Se主要以SeO2形式存在;Pb在1000 K以下主要是固态PbSO4,1200 K以上为气态PbO。还原性气氛下,As在较低温度时为固态As2S2,900-1400 K以As2、AsS、AsN气体共存,2000 K以上全部转化为气态AsO。Se在1100 K以下主要以气态H2Se存在,1100 K开始生成SeS和Se2气体,1800 K时主要是气态Se和少量气态SeO;Pb在中低温时主要是PbS,1800 K以上气态Pb为主要存在形态。S在还原性气氛下增大了AsS(g)、PbS(g)、SeS(g)的比例,氧化性气氛下对As、Se、Pb形态分布基本无影响;Cl无论在氧化还是还原气氛下对As、Se影响均较小,但对Pb的形态分布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7.
8.
We demonstrate a 511 W laser diode pumped composite Nd:YAG ceramic laser. The optical pumping system is consisted of five laser diode stacked arrays arranged in a pentagonal shape around the ceramic rod whose size is φ6.35×144mm. When the pumping power is 1600 W, the cw laser output up to 511 W at 1064nm can be obtained with a linear piano-piano cavity, and the optical-to-optical efficiency is 31.9%. To our knowledge, this is the highest value of laser output by using a newly invented composite Nd:YAG ceramic rod as the gain medium.  相似文献   
9.
1 文稿要求1.1 题目简洁、明白 ,并附英文题名及汉语拼音的作者姓名 .1.2 数据可靠 ,论点清楚、准确 ,字迹工整 ,文字流畅 ,16开稿纸打字 ,一式两份 (含原稿一份 ) .1.3 英文及汉语拼音一律用打字机打印或印刷体书写 .英文摘要在 16开纸上隔行打印 .1.4 文中实验部分 ,应对使用的仪器型号、生产厂、测试条件和精度、数据的有效值位数、所用试剂的纯度以及实验注意事项等加以说明 ,能足以使他人重复实验结果 .1.5 只选最必须的图、表和照片 ,插图务必用炭素墨水精绘于图纸上 ,线条要均匀 ,不可涂改 ,污损或着色 .在图的背面用铅笔轻迹…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把荧光显微镜,阿达玛变换多通道成像技术和计算机图象处理技术结合起来,建立了一种单细胞DNA荧光图像自动定量分析系统,对系统的成像原理、信号编码和解码方法及单细胞定量分析方法进行了讨论,分析结果表明,本系统提供的单细胞定量分析数据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