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化学   6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基于罗丹明结构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Schiff碱类荧光探针。随着Fe~(3+)的加入,探针溶液表现出明显的荧光增强,该现象表明探针和Fe~(3+)络合能力较强,避免了因Fe~(3+)自身磁性引起的荧光猝灭。探针在识别Fe~(3+)时,表现出很好的选择性,并且识别过程不受其他常见干扰离子的影响。进一步,通过job’s曲线和高斯理论计算对探针的识别机理进行了较深入的探究,得到探针与Fe~(3+)按照1∶1络合的结论,并提出了可能的络合位点和识别过程。  相似文献   
2.
根据拼药原理,将氮芥类抗肿瘤药物的药效基团N,N-二(2-氯乙基)氨基拼接到查尔酮结构中,合成出了一系列新型含氮芥基的查尔酮衍生物3a~3r,并用1H NMR,IR,HRMS-ESI及X射线对其结构进行了确证.采用MTT法对所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了体外抗肿瘤活性测试,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对所选肿瘤细胞的增殖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中,化合物3j和3l对K562的IC50值分别为20.01和18.6μmol/L;对HepG2的IC50值分别为43.46和21.39μmol/L.实验培养并得到了目标产物3e和3l的晶体结构,X射线分析表明化合物3e和3l都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  相似文献   
3.
以罗丹明B与2,6-二氨基吡啶缩合反应得到新型罗丹明B衍生物R1,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IR,HRMS-ESI,X-Ray单晶衍射及元素分析表征.研究发现化合物R1作为荧光探针能选择性比色地识别Fe3+,且受常见金属离子的干扰较小.探针R1的荧光强度与Fe3+浓度(4×10-6~1.6×10-5 mol/L)呈较好的线性关系,并在Hep G2活细胞中实现了Fe3+的成像.  相似文献   
4.
以罗丹明为基础合成、表征了一种"turn-on"型荧光探针.该探针对Fe~(3+)表现出很高的选择性和灵敏性.将Fe~(3+)加入到探针中,溶液的紫外吸收值和荧光强度都有很明显的变化,同时伴随着肉眼可见的溶液颜色改变.研究发现,探针与Fe~(3+)按照1∶1进行络合,引起了探针内酰胺环的打开,进而吸收值和荧光强度值发生变化.研究表明,在有其他共存离子存在下,该探针仍然可以有效检测Fe~(3+).细胞实验发现,探针可以穿过细胞膜,在细胞内与Fe~(3+)作用,同时也可检测小鼠体内Fe~(3+),呈现出很好的荧光成像效果.  相似文献   
5.
以罗丹明B和间氨基吡啶缩合反应得到新型罗丹明B衍生物L1,并用1H NMR,IR,HRMS-ESI及X射线对其结构进行了确证.通过荧光光谱法研究了目标物L1在水溶液中与金属离子的识别特性.结果表明目标物L1作为荧光探针可选择性的比色识别Fe3+,并且受常见离子的干扰较小.探针L1的荧光强度与Fe3+浓度(1×10-6~9×10-6 mol/L)呈较好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6.
以罗丹明B与邻苯二甲酰氯为原料缩合反应得到新化合物T1,通过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化合物与金属离子的识别特性.结果表明荧光探针T1能对Hg2+进行快速、选择性、可逆的识别,且常见金属离子对其干扰较小.探针的荧光强度与Hg2+浓度(4×10-8~9×10-8 mol/L)呈现较好的线性关系.探针在HepG2活细胞中的荧光显微成像表明T1可应用于生物体的检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