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化学   2篇
物理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对管线式介质阻挡放电中的甲醛脱除进行了实验研究, 测量了介质阻挡放电产生的OH (A2Σ→X 2Π, 0-0)自由基发射光谱. 研究了在一个大气压下不同放电峰值电压、放电频率、添加氩气和氧气时甲醛脱除率与OH自由基发射光谱强度的变化关系. 实验结果表明: 在氮气含甲醛体系中, 提高放电峰值电压、放电频率和增大氩气含量时, 甲醛脱除率随OH (A2Σ→X 2Π, 0-0)自由基发射光谱强度的增强而提高; 当在氮气含甲醛体系中增大氧气含量时, 甲醛脱除率随OH (A2Σ→X 2Π, 0-0)自由基发射光谱强度的减弱而降低. 在11.5 kV放电峰值电压和9 kHz放电频率下, 氮气含甲醛体系中甲醛脱除率达93.8%.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导了一种用于乙丙共聚的高活性负载型催化剂(TiCl4-FCl3)/MgC12-Al(C2H5)3利用催化剂中PCl3的配体效应和反应过程中的氢调作用,得到低分子量,窄分子量分布的乙丙共聚物,适宜于用作润滑油的粘度指数改进剂。它在粘度指数、增稠能力、低温粘度、热安定性、氧化安定性以及剪切稳定性等使用性能上具有较好的综合指标。  相似文献   
3.
采用板-板式电极结构在大气压氮气中成功地获得了具有工业应用前景的大面积均匀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利用发射光谱技术测量了N2(C3ΠuB3Πg)和N2+(B2Σ+uX2Σ+g 0-0 391.4 nm)的发射光谱,并研究了应用电压和驱动频率对N2(C3ΠuB3Πg)和N2+(B2Σ+uX2Σ+g 0-0 391.4 nm)发射光谱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应用电压小于6 kV时,N2(C3ΠuB3Πg)和N2+(B2Σ+uX2Σ+ g0-0 391.4 nm)的发射光谱强度随应用电压增大变化较小,进一步升高应用电压时,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强度陡然增强。本文还讨论了激发态N+2(B2Σ+u)离子在纯N2和He+N2混合气体中介质阻挡大气压均匀介质阻挡放电下的主要产生机制。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一种阵列式线-线沿面介质阻挡放电结构,利用双极性高压纳秒脉冲电源,在大气压空气中激励产生了相对大面积的放电等离子体。其中,高压电极、地电极均为圆柱形金属,放电反应器由20组相间排列的阵列式线型高压电极和套有介质管的阵列式线型地电极组成。利用电压探头、电流探头、示波器等测量了放电电压和放电总电流,并计算得出了放电的实际电流。利用光纤、光栅光谱仪、CCD等测量了波长范围在300~440 nm和766~778 nm的发射光谱,即氮分子第二正带N2 (C3Πu→B3Πg)包括Δν= +1, 0, -1, -2, -3、氮分子离子第一负带N+2(B2Σ+u→X2Σ+g),N2 (B3Πg→A3Σ+u)和O (3p5P→3s5S2)的发射光谱。比较了氮分子第二正带N2 (C3Πu→B3Πg)的各个振动峰和各个活性物种的发射光谱强度,以及这些发射光谱强度随着脉冲峰值电压的变化。测量了N2(C3Πu→B3Πg, 0-0)的二次、三次衍射光谱,与原始光谱在转动带、背景光谱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并计算了二次衍射和原始光谱之间的峰值比。利用氮分子第二正带N2 (C3Πu→B3Πg, Δν=+1, 0, -1, -2)和氮分子离子第一负带N+2 (B2Σ+u→X2Σ+g, 0-0)模拟了等离子体的转动温度和振动温度,对模拟结果进行了比较,并研究了脉冲峰值电压对等离子体振动温度和转动温度的影响。通过测量放电的电压和计算得到的放电电流发现,当脉冲峰值电压为22 kV,脉冲重复频率为150 Hz时,阵列式线-线沿面介质阻挡放电的放电电流在正脉冲、负脉冲两个方向上均可达75 A左右。通过诊断放电等离子体的发射光谱发现,在测量的波长范围内,放电产生的活性物种主要有氮分子第二正带N2 (C3Πu→B3Πg)、氮分子离子第一负带N+2(B2Σ+u→X2Σ+g),N2 (B3Πg→A3Σ+u)和O (3p5P→3s5S2)。在脉冲峰值电压22~36 kV的变化范围内,氮分子第二正带N2(C3Πu→B3Πg, 0-0)的发射光谱强度始终保持最强,N2 (B3Πg→A3Σ+u)次之,而氮分子离子第一负带N+2(B2Σ+u→X2Σ+g)和O (3p5P→3s5S2)的发射光谱强度较弱。同时,当脉冲峰值电压升高时,氮分子第二正带N2 (C3Πu→B3Πg)的所有振动峰,以及氮分子离子第一负带N+2(B2Σ+u→X2Σ+g),N2 (B3Πg→A3Σ+u)和O (3p5P→3s5S2)的发射光谱强度均随之升高。通过比较氮分子第二正带N2(C3Πu→B3Πg, 0-0)的原始、二次衍射、三次衍射光谱发现,二次、三次衍射光谱的转动带更清晰,但三次衍射光谱的背景更强,因此氮分子第二正带N2(C3Πu→B3Πg)的二次衍射光谱更有利于模拟等离子体的转动温度。通过比较模拟得到的振动温度和转动温度发现,氮分子第二正带N2 (C3Πu→B3Πg, Δν=-2)在N2 (C3Πu→B3Πg)四个谱带Δν=+1, 0, -1, -2中最适于模拟等离子体振动温度,而利用氮分子离子第一负带N+2 (B2Σ+u→X2Σ+g,0-0)模拟得到的等离子体转动温度要比N2 (C3Πu→B3Πg, Δν=-2)的模拟结果高约10~15 K。同时,当脉冲峰值电压升高时,由N2 (C3Πu→B3Πg, Δν=-2)和N+2 (B2Σ+u→X2Σ+g, 0-0)模拟得到等离子体的转动温度均出现了略微上升的趋势,而利用N2 (C3Πu→B3Πg, Δν=-2)模拟得出的振动温度则略微下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