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5篇
化学   93篇
物理学   8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可溶性聚苯胺的合成及研究   总被引:23,自引:5,他引:23  
本文报道了可溶性聚苯胺(PAn)的合成方法。通过对比可溶和不可溶PAn的导电性、电化学行为及IR光谱,说明它们的分子链基本结构相同。并测得了PAn在DMF-d_7中的~13C-NMR 谱。  相似文献   
2.
苯胺在银和金电极上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聚苯胺作为性能较好的导电高聚物有很大的应用潜力,有关其聚合和导电机理的研究受到广泛重视。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能现场(in situ)检测表面吸附分子、提  相似文献   
3.
针对制备香烟过滤嘴用丝束和过滤嘴棒的特殊需要,研究了聚乳酸的纺丝、粘接和吸附性能,通过流变学测量考察了各种加工因素对熔体流动性和可纺性的影响,特别是残留水分的影响,用分子量、DSC和力学性能测量跟踪了熔体纺丝和后加工过程.所获结果对确定聚乳酸树脂的规格范围,确定纺丝和后加工工艺,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聚苯胺(PAn)膜电极在2,5-二巯基-1,3,4-噻二唑(DMcT)溶液中电化学处理或浸泡后的循环伏安(CV)曲线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PAn膜电极在DMcT溶液中进行电化学处理或浸泡过程可使DMcT进入PAn膜内部与PAn形成复合物.PAn对DMcT的电化学催化作用可能和二者之间形成的电子给体-受体复合物有关.该复合物的电化学氧化还原特性不同于PAn和DMcT,其氧化还原反应速率和可逆性均优于DMcT.  相似文献   
5.
合成了一种光活性标记分子-对叠氮苯甲酸,将其偶联到具有双羟基的碳酸酯与乳酸的共聚物P (LA-co-DHP)上,获得了具有光反应活性的可生物降解共聚物P(LA-co-DAP),在光照条件下,可以将蛋白质方便快捷地共价偶联到P(LA-co-DHP)聚合物纤维上.在溶液中进行PEG与对叠氮苯甲酸的光照反应,通过核磁共振光谱...  相似文献   
6.
掺杂态聚苯胺的共振拉曼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测了聚苯胺(PAn)在不同状态(掺杂、反掺杂、碱式、氧化、还原)下的拉曼光谱.根据其光谱特性,结合其它实验结果,提出了掺杂态PAn分子链包含电荷分布不等的三种苦环和二种氮原子的四单元苯醌变体模型,指出质子酸掺杂系分子内氧化还原反应,讨论了PAn氧化程度对掺杂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工作采用DSC、X-射线衍射、小角激光光散射、偏光显微镜等手段,研究了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丁苯橡胶共混体系中聚乙烯的结晶结构、平衡熔点和结晶动力学。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聚(ε-己内酯)(PCL)在其与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SAN)的相容共混物中球晶生长速率与共混组成和结晶温度的关系.发现聚己内酯的球晶生长速率随着SAN的含量增加而下降.由于PCL与SAN是相容共混物,因此在用二次成核动力学方程描述PCL球晶生长速率时,我们引进了相互作用参数X.结果由共混体系的结晶动力学方程计算到的X值与由平衡熔点下降方法计算到的X_(23)值是相同的;而PCL晶体的折叠表面自由能则随着SAN含量的增加而下降.这些结果说明非晶高聚物SAN有碍于PCL球晶的生长.  相似文献   
9.
Poly-ortho-methylanilines (POT) in three states fully oxidized, fully reduced and oxidized in varying degrees were synthesized by the reaction of common POT (C-POT) having nearly equal amounts of benzenediamine and quinonediimine units with iodine or phenylhydrazine, and the resulting polymers were characterized by IR,~(13)C-NMR, SEM and elemental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quinonediimine unit in C-POT could be reduced by phenylhydrazine to the benzenediamine unit,forming the polymer with low OD (oxidation degree) or in a fully reduced state and that iodine-oxidation resulted in the increase of quinonediimine unit and decrease of benzenediamine unit. The solubility and flexibility of the formed polymers depend strongly on the amount of quinonediimine unit in it. It is necessary to reduce the content of quinonediimine structure uni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olubility of aniline-class polymers.  相似文献   
10.
粉末固相氯化聚乙烯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工作用核磁共振、红外光谱、裂解气相色谱和示差扫描量热等技术研究了粉末固相氯化聚乙烯(CPE)的结构。结果表明,在氯含量达到50%以前的氯化过程是受阻型取代机理,所得CPE的分子链主要以—CH2—和—CHCl—基团组成;在氯含量超过50%以后,有—CCl2—基团产生,但量极少,反应机理较为复杂。氯化后试样的结晶性能的变化不同于水相悬浮氯化的产物,亦不同于溶液氯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