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化学   1篇
物理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较高的比表面积与稳定性使得二维Ti2C与Ti3C2结构在贵金属催化剂载体、锂离子电池、储氢材料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研究Ti2C、Ti3C2的表面吸附活性有助于认识其表面特征. 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显示:Ti2C与Ti3C2对O、OH、F具有较强的吸附活性. 通过比较Ti2C、Ti3C2、Ti(001)、TiC(001)的表面电子结构, 我们发现Ti2C与Ti3C2较强的表面吸附活性来自于表面Ti 原子未极化的3d轨道. 这使得Ti2C、Ti3C2表面通常覆盖有O、F、OH. 吸附了O、OH基团的Ti2C与Ti3C2结构(Ti2CO2-2x(OH)2x、Ti3C2O2-2x(OH)2x)对Au原子的吸附能随OH比例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2.
利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Ni As与Pb O型Fe X(X=S,Se,Te)结构的稳定性与电子特征得到了研究.计算结果显示Fe的内聚能与X-Fe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影响Fe X结构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当X原子半径较小、电负性较大时(X=S),Fe X趋向于形成Fe-X相互作用较强、密度较大的Ni As型结构;当X原子半径较大、电负性较小时(X=Se,Te),Fe X趋向于形成Fe-Fe相互作用较强、密度较小的Pb O型结构.此外,压强使得Pb O型Fe X结构的稳定性降低.当压强分别大于5、9 GPa时,Fe Te、Fe Se趋向于形成Ni As型结构.Pb O型Fe Se中Fe原子周围的电子密度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