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化学   7篇
力学   3篇
物理学   3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In recent years,in comparison to the light in the visible range(400~700 nm)and first near-infrared window(NIR-Ⅰ,700~1000 nm),the light in the second near-infrared window(NIR-Ⅱ,1000~ 1700 nm)possess the merits of the lowest optical scattering and absorption in the bio-tissue. So NIR-Ⅱ fluorescence imaging with deeper tissue penetration depths,high spatiotemporal resolution and signal to noise ratio(SNR)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fields of angiography,lymphangiography and so on. Herein, Nd3+ sensitized fluorescent nanoprobe (U/DNPs,NaGdF4 ∶Yb(18% mole fraction),Ho(2%),Ce(30%) @NaGdF4 ,Nd(60%)@NaGdF4 ,Nd(10%)) with core-shell-shell is synthesized through high-temperature coprecipitation and epitaxial growth method. Under the irradiation of 808 nm,the NIR-Ⅱ fluorescence at 1056 nm and 1332 nm are obtained via down-conversion process for further vascular imaging. Furthermore,it can emit red upconversion fluorescence with high red to green(R/G)ratio(I647 /I540 = 22. 6),possessing greatly potential application for photodynamic therapy. After successful modification of polyvinyl pyrrolidone(PVP) via ligand-exchange strategy,the U/DNPs-PVP nanomaterials possess excellent solubility in water and good biocompatibility,and can achieve the NIR-Ⅱ fluorescence vessels imaging with spatial resolution of 336. 3 µμm in vivo. © 2022, Science Press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相似文献   
2.
电致发光色纯性增强的硅基有机微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报道了硅基有机微腔的电致发光(EL).该微腔由上半透明金属膜、中心有源多层膜和多孔硅分布Bragg反射镜(PS DBR)组成.半透明金属膜由Ag(20nm)构成,充当发光器件的负电极和微腔的上反射镜.有源多层膜由Al (1 nm) / LiF(05 nm) /Alq3/Alq3:DCJTB/NPB/CuPc/ITO/SiO2组成,其中的Al/LiF为电子注入层,ITO为正电极,SiO2为使正、负电极电隔离的介质层.该PS DBR是采用设备简单、成本低廉且非常省时的电化学腐蚀法用单晶Si来制备的;该PS 关键词: 电化学腐蚀 电致发光 窄峰发射 硅基有机微腔  相似文献   
3.
张松涛  郑明波  曹洁明  庞欢 《化学进展》2016,28(8):1148-1155
锂硫电池具有高的理论比容量和理论能量密度,被认为是当前最有前景的二次电池体系之一。现阶段锂硫电池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于高性能硫正极材料的设计与合成。具有优良的导电性、良好的结构稳定性和多孔结构的纳米碳材料,比如活性碳、介孔碳、超小微孔碳、多级结构多孔碳、空心碳球和空心碳纤维,充分满足了锂硫电池正极材料对碳基体的要求。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多孔碳/硫复合材料作为硫正极的研究进展。总结了以具有不同结构特征的多孔碳基体负载硫组装的锂硫电池的电化学性能,并分析了不同多孔结构对性能的影响。最后在此基础上,从多孔碳/硫复合正极材料的设计和合成的角度,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减摇水舱用于减小船体的横摇运动。由于水舱内部结构复杂,导致流体晃荡呈非线性。为了降低预测水舱特性和减摇效果的难度,采用计算流体力学VOF模型来分析水舱中流体的晃荡,在时域内,运用数值方法完成船体非线性横摇运动的实时仿真,其中耦合了水舱中流体和船体的运动。船体随机横摇时,进行水舱流体流量和力矩的功率谱分析,得到减摇频率范围及减摇前后的效果。结果表明,在其减摇频率范围内,减摇水舱具有良好的减摇能力,验证了此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张松涛  马涛  陈志博 《力学与实践》2013,35(2):46-49,45
为了研究深厚黏土层冻结壁冻结压力的变化特征,根据现场实测结果获得冻结压力随温度变化的发展趋势. 结合对现场实测数据的分析和ADINA 有限元法的数值模型,能够很好地模拟人工冻结地层应力场的变化规律,为工程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采用简单的水热法制备出功能化石墨烯与CoOOH的复合物,再通过低温热处理得到功能化石墨烯-Co3O4复合材料;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了样品的形貌;测定了其电化学性能和氮气吸脱附行为.结果表明,Co3O4粒子很好地负载在石墨烯片层之间和表面;形成的复合物具有纳米孔道结构,这些纳米孔道结构有利于电解液离子的传输;而石墨烯良好的导电性有利于电子传递和提高Co3O4粒子的电容贡献值.与此同时,复合物在充放电电流密度为1A/g时的电容达320F/g,表现出优异的超电容性能.  相似文献   
7.
减摇水舱用于减小船体的横摇运动。由于水舱内部结构复杂,导致流体晃荡呈非线性。为了降低预测水舱特性和减摇效果的难度,采用计算流体力学VOF模型来分析水舱中流体的晃荡,在时域内,运用数值方法完成船体非线性横摇运动的实时仿真,其中耦合了水舱中流体和船体的运动。船体随机横摇时,进行水舱流体流量和力矩的功率谱分析,得到减摇频率范围及减摇前后的效果。结果表明,在其减摇频率范围内,减摇水舱具有良好的减摇能力,验证了此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通过水热法制备了石墨烯-氧化钌(G-RuO2)纳米复合材料。对样品进行了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能量色散谱(EDS)表征。SEM结果表明氧化钌粒子均匀地分散在石墨烯层片上。TEM结果显示氧化钌纳米粒子的平均粒径约为3 nm。对样品进行了循环伏安和充放电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在1 A·g-1的电流密度下,样品在H2SO4(1 mol·L-1)溶液中具有219.7 F·g-1的比电容。  相似文献   
9.
以三嵌段共聚物(F127)作为表面活性剂,低分子量酚醛树脂和六水合硝酸镍分别作为碳源和镍源,利用挥发诱导自组装方法制备了有序介孔碳-镍纳米复合物;采用X射线衍射仪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了复合物的相组成和微结构;测定了样品的氮气吸脱附特性和对甲基橙的吸附性能,采用二级动力学方程和吸附等温线对吸附结果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镍纳米微粒的平均粒径约为20nm;当纳米镍的负载量为2%时,复合物样品具有很高的Brunauer-Emmett-Teller(BET)比表面积(1 610m2/g)和较大的孔容(1.29cm3/g).与此同时,复合物样品的氮气吸脱附特性与二级动力学方程拟合结果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吸附量高达324mg/g;吸附等温线拟合结果表明,样品对甲基橙的吸附过程为单分子层吸附,与Langmuir吸附等温式的相关性良好.  相似文献   
10.
针对锂硫电池研究中硫单质电导率低和多硫化锂易溶解于电解液的问题,制备了一种核壳结构的碳纳米管(CNT@C)作为硫载体,碳纳米管外壳包覆的碳层中的微孔能吸附多硫化锂,从而抑制多硫离子扩散.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结果表明硫均匀负载在核壳结构碳纳米管上.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这种核壳结构的复合材料有较高容量和良好的循环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