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化学   1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本文主要以测定样品中稀土元素含量为目的,为建立时间分辨激光荧光光谱分析手段而组装了微秒级激光荧光寿命测里装置。经反复实验,所测结果与其它荧光寿命测量仪器的测量结果进行了比较,证明我们自装的荧光寿命测量装置是可靠的。用本装置,我们测量了部分稀土配合物的荧光寿命,为我们开展时间分辨激光荧光光谱分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自1960年激光问世以来,激光技术很快就被应用到分析化学上去,但由于当时只是将激光用作蒸发样品的手段,激光在分析化学上并没有引起什么重大的突破。自从可调谐激光器出现以后,用激光共振电离的方法,分析灵敏度  相似文献   
4.
用溶液进行分光光度法的定量测定已沿用了一个世纪,自从有了可靠的可调谐染料激光器,出现了一系列崭新的测量吸光度的方法,例如激光腔内吸收、热透镜、光声光谱方法等,这些方法使分光光度法的灵敏度及检测下限发生了飞跃。虽然这些高灵敏度的方法,在国外已作过许多深入研究,但是在国内该类工作报导的不多。由于可调谐染料激光器的稳定性不够,虽然有了很高的吸光度,但是可用的测定下限受  相似文献   
5.
电子计算机控制的光电直读光谱仪具有快速、准确、操作简便、同时进行多元素分析等优点。这种仪器在国外已广泛地用于金属合金等样品的快速分析。在国内由于某些关键问题未得到解决,因此还没有研制成这种类型的仪器。1977年末我们开始研制小型电子计算机控制的光电直读光谱仪。所用电子计算机为吉林大学与应化所于1975年试制成的JY-1型电子计算机。整个工作包括光电光谱仪、测光电子柜、接口设计制造、程序设计及分析方法。在联机试制过程中解决了一些技术上的关键问题,于1981年5月在国内首次实现了电子计算机控制的光电直读光谱仪的自动操作,并进行了数种实际样品分析,现将各部分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电子计算机及其应用的迅速发展已使之成为分析仪器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在国内首次实现了以小型电子计算机控制光电直读光谱仪的基础上,又将微型电子计算机用于对光电直读光谱仪的控制。根据微型计算机结构及输入输出总线工作方式和特点,我们自行设计制造了接口。本文着重介绍了系统接口逻辑设计、电路设计及其功能。 (一)系统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7.
钠原子的激光增强电离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电流效应的一个特例——激光增强电离(LEI)光谱是一种新的火焰光谱分析方法。观测LEI光谱有各种实验装置。LEI光谱的基本原理如下:在分析火焰中各种原子或分子之间碰撞速率为>10°秒~(-1),一种原子或分子碰撞电离(热电离)的几率,取决于Arrhenius因子exp〔-(Ei-Ej )/KT〕。式中Ei为电离电位,Ej 为原子(或分子)所处的能级,K为波耳兹曼常数,T为火焰温度。当Ei≈Ej时,电离几率接近1.在T=2500K(KT=0.2eV)情况下,(Ei-Ej)每增加1eV电离几率降低约两个数量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用石墨杯作为原子化器,对钠原子进行了激光增强电离光谱研究。观察了诸因素对信号强度的影响。绘制了钠的标准曲线,含量范围为5×10~(-9)g—2×10~(-7)g。当钠为5×10~(-3)g时,相对标准偏差为18.5%。  相似文献   
9.
采用空气-乙炔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梨罐头中Cu、Fe、Mn、Pb、Zn五个元素。开罐后立即倒出梨和汁于450℃干法灰化,取灰份用硝酸-盐酸溶解,于硝酸介质中测定,其中Cu、Zn用工作曲线法:Fe、Mn、Pb用标准加入法。方法可用于其它水果及蔬菜罐头试样。一、仪器与试剂  相似文献   
10.
痕量分析的常规光度法,可测量的最低吸光度一般为1×10~(-2)。自从有了可调谐染料激光器后,就出现了一系列测量吸光度的新方法。例如激光腔内吸收、热透镜、光声光谱等。这些新方法使分光光度法的灵敏度及检测下限发生了飞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