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化学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小鼠心肌、骨骼肌组织中ATP(三磷酸腺苷 )、ADP(二磷酸腺苷 )、AMP(一磷酸腺苷 )的含量。以150mmol/L磷酸二氢钾缓冲液 (pH=6.25)为流动相 ,采用BDShypersilC18 不锈钢色谱柱 ,紫外检测波长为254nm ,线性范围为1~200mg/L。ATP、ADP和AMP的平均加标回收率均在90 %以上 ,检出限分别为10ng、10ng、15ng。该法灵敏、准确 ,试剂费用低。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头发微量元素的含量,以及微量元素与肝豆状核变性病的关系,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分别测定了患者和健康者头发的铜、锌、钙、铁的含量。结果表明,患病组头发与健康头发铜、锌、铁含量均在正常范围,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患者头发钙含量明显低于健康组头发含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可见患者发铜、锌、铁含量测定对肝豆状核变性病临床诊断没有意义,而发钙与肝豆状核变性病有密切关系,能反映患者体内钙代谢情况,提示患者排铜治疗的同时应及时补钙。  相似文献   
3.
肝豆状核变性病与人体内铜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探讨肝豆状核变性发病机理与人体内铜的关系,结合本实验室分析条件,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509名患者的24小时尿铜、血清铜含量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109名患者的24小时尿铜含量远高于正常人水平,血清铜含量低于正常人水平,经诊断证实这些患者患有肝豆状核变性病。本文进一步对这些患者按不同年龄、不同性别进行了分析,为肝豆状核变性病的成因、发展、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