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化学   1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2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华东理工大学化学系简介华东理工大学(华东化工学院)位于上海西南,直属国家教委领导。化学系成立于1981年,其前身为1952年院系调整时所设立的化学师资班。现设有“应用化学”、“工业分析”、“工业催化”三个本科专业和“物理化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  相似文献   
2.
水相中乙醇对胶体泡沫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不同比例的水-乙醇混合物作水相制备了胶体泡沫(CLA),实验观察并测定了CLA的形态、粒径分布、半衰期、Zeta电位、水相溶液的粘度和水相/油相之间的界面张力等性质.结果表明,水相中加入乙醇会影响CLA的稳定性和粒径大小,但对CLA的Zeta电位影响不大.乙醇对CLA稳定性的影响主要是由于乙醇分子嵌入到界面膜中导致膜的强度变化以及水相粘度发生变化导致CLA粒子间隙的排液过程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3.
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硫辛酸(ALA)脂质纳米粒(ALA-NLC),确定了负载ALA的最佳体系。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动态光散射、流变等测试研究了脂质成分、含量对ALA负载、ALA-NLC稳定性和分散液流变性质的影响,并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了ALA-NLC的形貌。结果表明,脂质/ALA质量比在4.5∶1~6∶1之间,得到的脂质纳米粒分散均匀,颗粒规则;脂质中液态油脂的增加有利于保持ALA-NLC的粒径,储存稳定性和分散液的低粘度,并得到两个有望用于食品工业的ALA-NLC配方。  相似文献   
4.
为了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使毕业生主动适应社会需要,对我系毕业生进行了跟踪调查。获得了毕业生自我评价和用人单位对毕业学生评价、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期望和办好专业看法等信息,进行具体分析和说明,提出进一步建设好应用化学专业的设想。  相似文献   
5.
利用表面张力和荧光方法研究了表面活性素(surfactin)与3种长链烷基苯磺酸盐C16ABS、C17ABS和C18ABS之间的相互作用。计算了混合体系吸附单层和混合胶束中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参数(βσ和βm)以及热力学性质。负的相互作用参数表明,尽管表面活性剂均为负离子型,存在静电排斥,但是混合后两者之间的排斥作用减弱,从而产生增效作用。这可能是由于烷基苯磺酸盐与surfactin在混合吸附单层和胶束中形成了一种既能减弱头基间静电排斥又能增强疏水链之间相互作用的空间结构所致。荧光结果显示,混合表面活性剂能形成更紧密、体积更大的聚集体,并且在高烷基苯磺酸盐含量时可能存在大型的棒、层状胶束或囊泡。  相似文献   
6.
采用表面张力、界面张力、荧光、动态光散射(DLS)和冷冻刻蚀电镜(FF-TEM)等方法, 研究了由Bacillus subtilis HSO121所产生的一组表面活性素的胶束化行为. 通过对表面活性素溶液表面张力、表面活性素对水/正己烷界面张力的影响、表面活性素胶束微极性以及胶束粒径和形态的研究, 发现随着表面活性素脂肪链长度的增加, 其表界面活性增强, 溶液中趋向于形成更大的聚集体.  相似文献   
7.
宋昌盛  叶汝强  牟伯中 《化学学报》2009,67(17):2038-2042
研究了一种微生物脂肽——Surfactin(表面活性素)在气/液界面形成的单分子膜性质, 测定了压缩速度对其单分子膜的表面压-分子面积(π-A)曲线的影响. 结果表明, Surfactin单分子膜铺展在pH=2酸性亚相上的过程是一个亚稳过程. 通过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了不同压缩速度时在25 mN•m-1下转移的Langmuir-Blodgett (LB)膜. 在中等压缩速度(0.6 nm2•mol-1• min-1)时转移的LB膜表面观察到分布均匀、排列规则、类似球形的表面聚集体, 而在其它压缩速度下, 形成了按一定规则分布的表面团簇结构. 结合π-A曲线和AFM图像, 提出了Surfactin表面聚集体在气/液界面上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8.
宋昌盛  叶汝强  牟伯中 《化学进展》2009,21(6):1118-1123
微生物脂肽是一类具有很强表面活性和生物特性的生物表面活性剂。脂肽分子由亲水的肽链和疏水的脂肪烃链两部分组成,由于其特殊的化学组成和两亲性分子结构,脂肽类生物表面活性剂在医药、食品、化妆品、环境修复和微生物采油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表面活性素是一类典型的微生物脂肽化合物,这主要是因为它除了具有表面活性外,还具有抗菌、抗病毒等生物活性。表面活性和生物活性主要在界面处发生,并受到活性分子在亲水/疏水界面上的分子形态的影响。本文重点以表面活性素为评述对象,综述了近年来微生物脂肽在气/液界面上分子形态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化学化工中结构的多层次和多尺度研究方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多尺度的术语现在被广泛地使用 ,例如Villemaux[1] 提出计算化学工程的多尺度应用 ,Lerou[2 ] 和Ng的文章“化学反应工程 ,研究多目标任务的多尺度方法”等 ,但不同学者所认同的“尺度”的含义可能并不相同。对于从事化学和化工的人来说 ,传统上最重视的是结构、性能和制备的关系。因此 ,我们最关注的应是结构的尺度 ,或具有一定有序结构的单元的尺度。有序结构具有多层次 ,可按尺度大致区分为以下几种。   ( 1 )微观结构 (前纳米 ) :例如分子结构、晶胞结构。图 1是维生素C的分子结构 ,图中所标尺度是 0 .1nm ,维生素…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一种微生物脂肽--表面活性素与二肉豆蔻酰磷脂酰胆碱(DMPC)在气,液界面形成的混合单分子膜性质.测定了混合单分子膜的表面压.分子面积(л-A)曲线,根据л-A曲线获得了不同表面压下混合单分子膜的过剩面积(Aex)和混合过剩自由能(△Gmex)与混合单分子膜中表面活性素摩尔分数的关系.Aex和△Gmex的计算结果均表明,表面活性素与DMPC在纯水亚相上形成的混合单分子膜中不相容,二者之间 的相互作用主要是排斥力.通过原子力显微镜观察了在表面压15mN/m下的混合单分子膜的LB膜,发现表面活性素与DMPC发生了微相分离,说明二者在混合膜中的烷基链取向不同,这可能是二者发生排斥作用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外,还研究了亚相pH对混合单分子膜相容性的影响,发现表面活性素与DMPC在混合单分子膜中的相容性在碱性环境下增强,这可能与二者极性头基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