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化学   4篇
物理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利用同步荧光光谱(SFS)结合二维相关光谱(2D COS)和修正Stern-Volmer模型探究了森林土壤富里酸(FA)亚组分的质子键合多相性。利用XAD-8吸附树脂结合Na4P2O7缓冲溶液逐步洗脱方法成功将土壤FA分级为异质性低的FA亚组分(FA3-FA13)。FA3-FA13含有类蛋白(类酪氨酸和类色氨酸)、类富里酸和类腐殖酸组分,且FA7-FA13比FA3和FA5含有更多含量的类蛋白组分。FA3-FA13中不同荧光组分的光谱峰强受溶液碱性pH值变化的影响较为明显。FA3-FA13的2D COS同步和异步相关谱图中自峰和交叉峰的复杂分布与荧光组分的质子键合多相性有关。FA5-FA13中类蛋白、类富里酸和类腐殖酸组分因pH值变量扰动而产生的光谱变化方向相同。在碱性pH值条件下,修正Stern-Volmer模型定量拟合FA3-FA13中荧光组分的解离常数(pKa值),其中类酪氨酸、类色氨酸、类富里酸和类腐殖酸的pKa值范围分别为6.11,8.93~10.12,9.32~10.65和9.70~10.63(R>0.854)。FA3中类酪氨酸组分的低pKa值(6.11)表明类酪氨酸组分含有更多含量的芳香族结构和相邻酚基官能团。FA3-FA13中类色氨酸、类富里酸和类腐殖酸组分的相似pKa值(8.93~10.65)与羟基苯和氨基酸的pKa值(8.0~12.02)相近,表明类色氨酸、类富里酸和类腐殖酸组分具有相似的质子亲和力,且酚基官能团和氨基酸组分在其质子键合过程中起主要作用。FA3-FA13中特定波长处荧光组分的波长连续变化顺序与其pKa值递增趋势相一致,且质子结合位点的多相性特征同时存在于FA亚组分的不同荧光组分间和相同荧光组分内。FA3中特定波长处类酪氨酸和类色氨酸组分的pKa值(6.11~9.16)小于类腐殖酸组分(9.70~9.97),且荧光组分的递增趋势与波长连续变化的顺序(250 nm→275 nm→425~490 nm)相一致。FA5-FA13中特定波长处类色氨酸组分、类富里酸和类腐殖酸组分的pKa值递增趋势与波长连续变化的顺序表现出相一致的规律:275 nm(8.93~9.70)→375~495 nm(9.88~10.16)→350 nm(10.65)(FA5和FA7),275 nm(10.11)→290~400 nm(10.35)(FA9)和265~345 nm(9.32~9.80)→360~450 nm(10.06~10.13)(FA13)。同时,FA13中同一类富里酸组分的波长和pKa值存在325 nm(9.32)→375~425 nm(10.06~10.13)的连续变化顺序。SFS-2D COS结合修正Stern-Volmer模型具有降低光谱重叠率和捕获光谱波长连续变化的优势,为深入研究有机质和污染物间复杂相互作用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3.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了水包油(O/W)型乳状液体系中重油油滴在脉冲电场中的聚集行为. 通过改变电场占空比的模拟参数, 探讨了一定电场强度下的油滴聚集行为, 以及电场破乳时电场强度参数与占空比参数之间的联系. 同时利用静电势分布、 相互作用势能以及结合构象统计等分析方法, 从微观角度说明在电场作用下油滴的电荷分布与聚集机制. 模拟结果表明, 在近0.40~0.75 V/nm范围内电场强度下, 距离一定的重油滴聚集, 低电场强度可通过增加占空比促使油滴聚集, 且占空比随电场强度的增大而减小; 油滴在电场中发生形变, 油滴电荷出现两极化分布, 带负电沥青质分子引导油滴朝电场反方向移动; 无电场下聚集过程中沥青质处于两油滴界面, 范德华作用力为油滴聚集的主要作用力, 同时油滴界面沥青质分子与周围分子形成π-π结合构象, 增强了油滴间的相互作用力.  相似文献   
4.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不同构型的直链和支链化润滑油聚α-烯烃(PAO)在剪切铁板间的黏度、 摩擦性以及油膜内PAO分子的聚集行为, 从微观角度解释了PAO分子结构与润滑油膜稳定性的关系. 模拟结果表明, 相比于直链PAO, 支链化PAO润滑油剪切黏度受剪切速率影响较小; 支链化PAO剪切摩擦系数小于直链PAO润滑油; 对比直链PAO分子, 支链化PAO分子由于侧链的存在, 可在润滑体系内多层吸附层间形成复杂的网状结构, 降低PAO分子在剪切力作用下的移动. 这种网状结构有利于润滑油膜的稳定, 延长了润滑油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5.
通过硅烷化反应在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 GO) 表面嫁接螯合官能团N-(三甲氧基硅丙烷)乙二胺三酸(EDTA-Si), 得到改性氧化石墨烯(GO-EDTA),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在分子水平上研究了Pb2+在GO-EDTA 表面的动态吸附分布、 构象及动力学性质, 比较了Pb2+和单价Na+离子在氧化石墨烯上的吸附行为, 模拟了GO-EDTA与Ca2+相互作用, 与Pb2+的吸附行为进行了对比. 模拟结果表明, Pb2+和Na+的吸附位点是GO-EDTA 体系中的羧基, 而非氧化石墨烯表面的羟基; Pb2+和 Na+ 与羧基的吸附构象不同, 前者吸附构象以摩尔比2:1为主, 即两个羧基对一个Pb2+离子, 而后者更多倾向于摩尔比1:1的吸附模式, 即一个羧基对一个Na+离子; Pb2+离子相对于Ca2+和Na+离子, 形成的COO--Pb2+离子对构象越过的能垒最低, 但是破坏该离子对构象时能垒较高, 表明Pb2+离子在氧化石墨烯膜上表现出良好的吸附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