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化学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共轭二烯烃的聚合是配位阴离子聚合,双金属配合物是聚合的活性中心,控制单体的构象是控制聚合物结构的关键。单体在低值配位场稳定化能(LFSE)过渡金属离子,如Co~(2+)、Ti~(3+)上螯合,螯合单体具有顺式构象,所得聚合物具有顺1,4结构;在中等LFSE的过渡金属离子,如V~(3+)、Cr~(3+)上配位,配位单体具有反式构象,所得聚合物具有反1,4结构或是1,2聚合物;高LFSE值过渡金属离子不易控制活性价态,双金属配合物不够稳定,所得聚合物分子量常较低,结构规整性也常不够理想。  相似文献   
2.
PEO/EVA共混物的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EO以分散相形式存在于PEO/EVA共混物中,且具有部分相容性。X-射线衍射谱表明EVA含有较强的PE衍射峰;PEO/EVA共混物既表现出PE的衍射峰也含有PEO的晶面反射。随着PEO的Mn的增加,PEO/EVA的Wc、x增大且于时获得最大值:PE0/EVA的Wc、x值比纯PEO的Wc、x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3.
用DSC和WAXD方法研究了高密度聚乙烯/聚(乙烯丙烯辛烯-1)(HDPE/EPO)共混体系的结晶性能。共混物的DSC曲线皆呈单峰,表明共混体系形成了共晶。晶胞参数a及结晶度随共混物组成而变,进一步证明HDPE/EPO共混体系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用(体)热膨胀计法研究了共聚物组成、催化体系对乙丙共聚物结晶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催化体系乙丙共聚物的最大结晶速率(1/t_((1/2)(max)))随共聚物中乙烯含量的增加而增大。不同催化体系对二元乙丙共聚物的1/t_((1/2)(max))次序为:VOCl_3~->V_(5-9~-)>V_((aca?)3~-)。加入活化剂ETCA的各催化体系的二元乙丙共聚物的1/t_((1/2)(max))为VOCl_3~-ETCA>V_(5-9~-)ETCA>V_((ocac)~-)ETCA。结合结晶度、T_g、以及不同序列分布共聚物组成的测定,可推测VOCl_3~-体系乙丙共聚物具有较长的聚乙烯序列结构,V_(5-9~-)体系次之,V_((acac)_3~-)体系的乙丙共聚物分子链有更多的无规结构。  相似文献   
5.
稀土络合催化体系用于丁二烯-异戊二烯的定向聚合研究在我国已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有关分子量测试工作却很少研究。关于该催化体系合成的高顺式1,4-丁二烯-异戊二烯嵌段共聚物的分子量表征工作未见报道。本文采用GPC和[η]测定方法表征了丁二烯-异戊二烯嵌段共聚物的分子量。  相似文献   
6.
聚醚聚氨酯/环氧树脂互穿网络高聚物的研究(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穿网络高聚物(IPN)是两种或多种交联聚合物的共混体。由于两种聚合物网络相互贯穿和缠结,链节间的永久锁结产生强迫互容,使不同聚合物达到最紧密混合,最大限度地控制多相体系的相分离,IPN材料显示不寻常的耐热,耐溶剂和高强度等特点,远远超过其聚合物本身的性能。在IPN中,两网络相互贯穿程度越高,相分离越低,这主要取决于构成聚合物本身的相容性和最终网络结合方式。本文通过改变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