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化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200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铸造铜合金中变质元素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ZQ A19-4、ZH Si 80-3铜合金中变质元素的作用效果,在所研究的多种变质元素中,以B V、B两种变质效果最好,能使合金机械性能、耐磨性能和耐蚀性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钨渣铁合金是由废渣冶炼的付产品,用它作为ZQA19-4铜合金变质剂能细化合金组织,提高合金的机械性能和耐磨性能,价格低廉,使用操作方便,不产生公害.  相似文献   
2.
1.前言过共晶Al-Si合金采用含磷变质剂细化初晶硅的工艺逐渐增多,冶金参数(温度、时间)对其变质效果有较大影响,本文系统地研究了变质温度、静置时间、浇注温度以及新旧炉料搭配对变质效果的影响,从而确定出最佳工艺参数,以利活塞产品质量的控制.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从冶金、铸造方面研究微量硼添加剂对铸造铜合金金相组织和机械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微量硼对铜合金有一定的变质效果。硼的加入方法、加入量及铸造冷却条件等工艺参数均对其组织和机械性能有明显的影响。经硼变质处理后,ZHSi80—3金属型、砂型铸造试棒的抗拉强度分别提高10%和20%左右;ZQA19—4的抗拉强度亦有提高,而延伸率提高显著(最佳数据约提高2倍)。研究确定,ZHSi80—3和ZQA19—4中硼的最佳加入量分别在0.02~0.03%和0.015~0.032%之间。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铸造自润滑耐磨铝合金的化学成份,合金组织中初晶硅的细化变质工艺及其影响因素,确定了变质工艺的最佳参数.还详尽研究了Mg_2Si相的选择腐蚀过程,确定以重铬酸钾混合溶液的腐蚀效果最好.对比几种铝合金的耐磨性,可以看出,新研究的合金是一种有可能用于全铝汽缸的新材料.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利用炼铝过程产生的铝渣、辅以石灰、萤石作为炼铁用的新型脱硫剂,通过对可锻铸铁进行炉外脱硫的正交试验,得出其优化配方为:CaO51%,铝渣39%,F210%。精炼时熔渣碱度高、流动性好,可使可锻铸铁脱硫率达到33.5-37.5%。  相似文献   
6.
酸式电解法处理废蓄电池泥渣新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研究了一种从废蓄电池泥渣中湿法回收铅的新工艺,该工艺以K2CO3脱硫,以自研的复合还原剂还原,以氟硅酸作电解液电冶Pb.获得铅粉纯度达99.99%,电流效率>98%,铅直收率>95%,铅总回收率>98%,此外,工艺过程稳定,效率高,成本低,无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7.
本文着重讨论了化学—机械法处理普通黄铜屑,制备纯铜粉末工艺的关键部分—酸浸过程的物理化学问题,解释了"镀铜"现象.热力学分析指出,本工艺适合于处理各种铜合金尾料,尤其适合于黄铜类铜合金尾料.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內燃机活塞用共晶Al-Si合金磷变质剂的选择及其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在所研究的八种磷变质剂中,发现磷复合变质剂(简称SR813)的效果最佳。共晶Al-Si合金经该种变质剂处理后,金相组织中初晶硅尺寸适中,分布均匀,共晶硅呈短杆状,α枝晶基本消失,故合金材料的线膨胀系数降低,高温性能、耐磨性能显著提高,同时铸造性能亦得到改善。文中还对磷复合变质剂各组元的作用进行了初步的探讨,认为磷、硫为起变质作用的主要组元,铝粉起缓冲剂作用,氯化钠有净化铝液和促进变质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一种抗氧化耐高温铝液腐蚀的新型低合金铸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一种新型熔铝锌铁坩埚材质──含Cr、Re等元素的低合金铸铁.这种铸铁不但合金含量少,生产成本低,而且坩埚使用性能(抗生长性,抗氧化性和抗铝液熔蚀性)优良。工作试验结果表明,新材质制造的坩埚使用寿命是普通铸铁坩埚的2—3倍。  相似文献   
10.
讨论了PbO2还原过程的热力学问题,并对FeSO4+H2SO4还原转化剂处理蓄电池泥渣中PbO2及Pb过程进行了试验研究。热力学分析及试验结果表明。本研究的还原剂将PbO2和Pb还原转化为PbSO4的热力学推动力大,反应速度快,工艺过程稳定以及Pb回收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