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化学   2篇
晶体学   1篇
力学   1篇
综合类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运动实践表明,在掷标枪的最后用力阶段,左侧支撑起着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对投掷成绩影响较大.以往,对运动员最后用力时右侧支撑技术的研究较多,而对身体左侧支撑技术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着重阐述左侧支撑(左臂、右肩、左髋和左腿)在最后用力阶段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重熔和施加脉冲电流,研究了过共晶Fe-C-B合金凝固组织中初生Fe2B的遗传性和消除方法.当不施加电脉冲时,重熔难以有效消除过共晶Fe-C-B合金初生Fe2B的凝固遗传性.重熔温度较低时施加电脉冲影响凝固组织中初生Fe2B的空间分布但不改变其长杆状形态.提高重熔温度并施加电脉冲能消除凝固组织遗传的影响,使Fe2B由长杆状转变为颗粒状,并明显减少Fe2B的析出.  相似文献   
3.
为实现铜基复合材料性能的有效调控,采用激光选区熔化成形制备了单元尺寸分别为5.00、3.75、2.75、1.75和0.75 mm的18Ni300空间结构增强体,然后在挤压铸造条件获得了具有不同增强体分布的18Ni300空间结构增强铜基复合材料. 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硬度、摩擦磨损性能和磨损表面形貌. 结果表明:随着空间结构单元尺寸的减小,复合材料增强体体积分数不断增加,硬度和耐磨性提高. 结构单元尺寸为0.75 mm时,复合材料增强体体积分数为13.35%,硬度达到HBW120,为铜基体硬度的1.71倍;载荷40 N、线速度0.75 m/s、磨损时间25 min 条件下的体积磨损量为35.4 mm3,比铜基体磨损量降低58%. 由于增强体的作用,复合材料的磨损机制由纯铜的黏着磨损转变为磨粒磨损.   相似文献   
4.
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铜铁矿结构的CuAl1-xMgxO2 (x=0、0.005、0.01、0.02、0.03、0.04)多晶,研究了Mg掺杂对CuAlO2多晶结构和性能的影响。Mg掺杂量x从0增加到0.02,样品均为菱方R3m单相,密度依次提高;所有样品呈半导体的热激活电输运行为,x=0.02样品在室温下的电阻率是未掺杂样品的1/19,热激活能显著下降(x=0时,ρ300 K~5.54 Ω·m,Ea~0.328 eV;x=0.02时,ρ300 K~0.29 Ω·m,Ea~0.218 eV),载流子浓度增加1个量级,主要因为Mg2+取代Al3+,引入新的受主能级。x>0.02时,MgAl2O4尖晶石杂相出现,使其电导率和热导率降低。CuAl1-xMgxO2多晶的晶格热导率在总热导率中占绝对优势,且随温度升高(300~500 K)而下降,晶格热导Callaway模型模拟表明,所有样品的热阻主要源于点缺陷-声子散射。与x=0相比,x=0.02样品的室温热导率增大1倍(κ~13.065 0 W/(m·K)),声速增大,点缺陷-声子散射减弱,分析认为掺Mg形成强的Mg—O键,提高了晶体的弹性模量和声子频率,减弱了本征点缺陷、Mg掺杂引起的质量波动和应变场波动对声子的散射,同时Mg掺杂样品的密度提高也有利于增加热导率。  相似文献   
5.
羊小海  黎振华  王青  王柯敏 《化学学报》2007,65(12):1185-1189
利用伴刀豆球蛋白A和糖类的特异性相互作用, 研制了葡萄糖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 传感器的敏感膜是构建于金膜表面的伴刀豆球蛋白A/葡聚糖自组装多层膜. 在葡萄糖的存在下, 该自组装多层膜被分解, 引起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信号的显著变化, 信号变化的大小与葡萄糖的浓度相关. 结果表明, 利用该传感器可以选择性地检测0.1~50 mmol•L-1浓度范围内的葡萄糖, 且敏感膜可以多次再生使用.  相似文献   
6.
以聚天冬氨酸(PASP)、多氨基多醚基甲叉膦酸(PAPEMP)、N-(3-氨丙基)咪唑(N-API)和硫酸锌(ZnSO4)为主要原料,制备了绿色复合型缓蚀剂,研究了其在0.5 mol/L H2SO4溶液中对抑制20#碳钢腐蚀的协同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当复合缓蚀剂中PASP,PAPEMP,N-API,ZnSO4的质量浓度分别为30,20,40和4 mg/L时,其缓蚀率可达97.6%.电化学测试表明该缓蚀剂表现为阳极型缓蚀剂,抑制了金属的溶解和阴极过程,表现出明显的协同作用.通过SEM表面分析表明复合缓蚀剂具有显著的缓蚀性能.  相似文献   
7.
黎振华  诸颖  陈静  宋世平 《应用化学》2022,39(5):736-748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便携性好、响应快速和易于集成等优点,在临床检测方面有很大应用潜力,并在可穿戴健康监测领域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在实际临床生物样本检测中,非靶标生物物质会在电极表面产生非特异性吸附(即生物污染),影响了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性能。因此,构建具有防污染能力的传感界面(抗污界面),防止非靶标物质吸附到电极表面,对于扩大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实际应用范围,实现在复杂生物样本中的检测至关重要。本文概述了物理、化学和生物抗污电极界面的构建及其在临床相关生物标志物检测中的应用,为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实际应用性能的提升提供技术参考,并通过对界面抗污原理和存在问题的探讨,对抗污界面发展前景和未来趋势予以展望。  相似文献   
8.
以壳聚糖,丙烯酰胺(AM)、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CC)为原料,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采用γ射线辐照法制备了壳聚糖-DMDAAC-AM水凝胶.考察了壳聚糖-DMDAAC-AM水凝胶在蒸馏水、酸、碱溶液和0.9%Na Cl溶液中的吸水性能.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延长,壳聚糖-DMDAAC-AM水凝胶的吸水率均增加;在酸性环境中,凝胶吸水率随p H增大而增大;在碱性环境中,凝胶吸水率随p H增大而减小;当凝胶达到吸附平衡后,凝胶在蒸馏水、酸溶液、0.9%Na Cl溶液、碱溶液中的吸水率依次减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