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3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区域生态环境评价中的几个理论问题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提出区域生态环境评价应包括自然生态环境评价与社会生态环境评价,建立了新的评价系统。分析了宏观评价区域生态环境的简明方法——主导因子法,并讨论了主导因子法的应用和研制区域可持续发展目标应注意的问题。从理论上和方法上为研究区域生态环境提出一些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从建设目的和功能分区、管理体制和管理职能、境内矛盾问题及处理方式、法制建设与资金投入等方面,对中国的自然保护区和日本的自然公园进行了对比分析。认为虽然中日两国国情不同,但日本在自然公园建设、管理、开展旅游、法制建设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中国在发挥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效益、重视科学研究、合理开展多种经营等方面也有自己的特色,中日两国相互学习,有利于两国自然保护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公元1623年,徐霞客在陕西华山等地考察,将华山以及沿途地理概况如实地记录下来,为后人研究陕西东南部的地貌、物候、植被和古代交通等提供了极为珍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4.
西安市大气TSP污染的健康损失初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大量资料对比分析了西安市区大气总悬浮颗粒物(TSP)的源与汇及其污染特征,主要针对颗粒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选择主要的3部分经济损失,利用人力资本法估算因早亡造成的工资损失、因发病支出的医疗费和误工的工资损失,得出1995年西安市大气TSP对人休健康影响的经济损失约为2.01亿元。  相似文献   
5.
目的 辨识洛川区域发展的优势与限制因素,提出生态经济建设的内容和模式,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实地考察,结合相关资料分析,应用生态规划的方法,分析和评价洛川黄土塬区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并进行了生态经济建设分区。结果 提出了区域生态经济建设中应遵循的5项基本原则,将洛川县划分为东北部土石丘陵水源涵养生态保护区、中部黄土塬果业经济区、县城及郊区综合生态经济区、交口镇石油化工污染防治生态区、南部破碎塬果、粮、经综合生态经济区等5个生态经济区,明确了各生态经济区发展的方向。结论 洛川县生态经济建设应按照区域分异特点,突出生态农业、生态城镇、生态产业等重点领域的建设,以促进区域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我国生态旅游资源的评价问题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论述了生态旅游资源的主要类型、质量评价与外部开发条件评价的具体内容,并提出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应遵循的主要原则。  相似文献   
7.
我国西北内陆河流域的干旱生态系统是十分脆弱的,不少流域生态环境主要因干旱缺水而严重恶化。本文在分析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恶化的基础上,提出内陆河流域生态环境具有溯源恶变的特点,目前下游地区遭受严重危害,中上游地区潜伏危险,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并提出相应的初步防治意见。  相似文献   
8.
陕北黄土高原地区是一个巨大的开放性的山地生态经济系统,其生态系统十分脆弱。由于经济结构的不合理与长期以来的过度开发,加剧了水土流失,形成生态破坏与经济贫困的恶性循环。目前,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仍在继续,故提出防治生态破坏的基本对策是:停止破坏,恢复林草,大力防治水土流失,走治理与发展同步之路,把优化生态环境与振兴经济结合起来,逐步实现自给型农业、保护型林业和商品型畜牧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生物多样性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方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提出自然保护区核心区与实验区区划的保护价值空间分异规律,而缓冲区区划则是为满足保护核心区和对自然生态系统开展科学研究观测的要求,探讨了自然生态系统类与野生生物类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的聚类分析与判别准则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该方法的聚类指标和判别准则体系,使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更具科学性。  相似文献   
10.
黑河水库汇流区人口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实地调查和文献考证,对黑河水库汇流区的人口贫困及其产生原因等进行了探讨。认为当前人的生存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而人的生存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为解决人与环境的矛盾,促使汇流区可持续发展,应采取迁移式扶贫为主,发展当地社会经济为辅的区域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