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化学   2篇
综合类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用稳态和动态流变学方法研究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和有机酸3-甲基水杨酸(3MS)的混合水溶液随浓度和温度变化的流变特性。在加热过程中混合溶液呈现三种不同类型的温度响应。其中最有趣的是,当3MS的浓度在80与100 mmol·kg-1之间时,有浅蓝色的稀溶液出现。随着温度的升高,样品由浅蓝色溶液转化成透明的粘弹性溶液,同时聚集态从囊泡转变成长的蠕虫状胶束,且开始转化的温度随溶液中3MS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利用流变温度扫描和电导率测定对此转变进行了验证。定性解释这个转化是因为在高温下吸附的3MS分子从囊泡上解吸被溶解到水相中。  相似文献   
2.
韩传红  李杰飞  刘杰  魏西莲 《化学通报》2015,78(11):1028-1032
在298.15 K下使用目测法和浊度法绘制了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Bmim]BF4)+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水体系的三元相图,得到了狭窄的靠近离子液体和水一侧的双水相(ATPS)区域。从三元相图的双水相区域周围选择不同组成的样品,用等温滴定微量热(ITC)测定了样品中逐滴加入三次水后体系热量的变化,发现随样品中水含量的增加,量热曲线会出现一个不太明显的吸热和放热过程,且与三元相图中双水相的形成和消失的位置完全吻合,这说明ITC对于双水相体系的热力学研究是一种可行且有效的方法。对本文体系双水相的研究结果表明,双水相的形成是吸热过程(ΔH > 0),而消失是放热过程(ΔH < 0),由于双水相的形成是等温等压下的热力学自发过程(ΔG < 0),因此可以判断该体系双水相的形成是一个熵驱动过程,而消失是一个熵焓共驱过程。  相似文献   
3.
<环境影响评价>是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本文从传统教学方式轻实践的现状出发,在环评案例、课程实习、经验讲座以及培养学生运用图书资料和网络资源的能力四个方面,分析了实战性环节在环境影响评价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以期为该课程教学工作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