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基于四参数等效应变的各向同性损伤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Eoland和Mazars各向同性损伤模型关于峰值应力前后应力应变曲线假设的缺陷,做了两点改进:(a)认为应力峰值前后d—s均为非线性关系;(b)根据Hsieh—Ting-Chen强度破坏准则的基本思想,给出了一种新的用于各向同性损伤模型的四参数等效应变.该等效应变不但可以用于描述单轴应力状态下混凝土的本构关系,而且能描述多轴应力状态下混凝土的本构关系.数值算例验证了所给等效应变的合理性,从而说明了修改过的Mazars损伤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
激发剂-地聚合物对软土固化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聚合物-偏高岭土(metakaolin,MK)是一种具有高活性的掺合材料,在一定激发作用下能显现出较好的胶凝性.现将水玻璃(硅酸钠溶液)作为MK的激发剂对珠江三角洲滨海平原一变电站软基进行固化试验,先采取了"水泥+水玻璃"、"水泥+MK"的掺入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水玻璃和MK均能提升水泥土的强度,随着水玻璃掺量的增加水泥土强度呈先增后减趋势,随着MK掺量的增加其增长速率先增大后趋于平缓.在此基础上选其两者优掺范围进行"水泥+水玻璃+MK"的组合掺入试验,发现其固化效果更佳,综合经济和加固效果选出优配组合,并对原状土、纯水泥土与优配组合作渗透试验对比,结果表明优配组合渗透系数最低具有良好的防渗性能,值得在类似工程中推广参考使用.同时借助电镜扫描(SEM)、X射线衍射(XRD)、阳离子交换(CEC)试验、对其固化机理进行分析,并从机制上解释了宏观力学特性变化的现象及原因.  相似文献   
3.
中国珠三角地区经济发达,建筑物"日新月异",然而该地区大多为软土地基,解决软基问题成为城市建设的重大任务之一。结合目前比较常用的两种软基处理方法——堆载固结法和水泥搅拌桩法,依托某软基加固工程进行现场试验,分别采取"先桩后堆"工艺(先水泥搅拌桩,后堆载固结)和"先堆后桩"(先堆载固结,后水泥搅拌桩)工艺处理软基,通过利用钻孔取芯法、标贯试验和桩体芯样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来探究两种工艺对桩体质量的影响情况,同时对土压力监测、加固前后静力触探检测以及侧向位移情况研究两种工艺加固桩间土的不同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先堆后桩"工艺施工后的桩体强度较高,但两种工艺处理后的桩体强度都满足设计要求;"先堆后桩"工艺处理后的桩间土强度较高,但该工艺对环境影响较大且工期长;"先桩后堆"工艺处理后的软基具有一定的承载能力,而且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小,工期短,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建议应用于处理一般建筑物的软土地基。  相似文献   
4.
借助中山市某变电站的软基处理工程,结合水泥搅拌桩和堆载固结法,在现场试验进行“先堆载后成桩(DZ)”及“先成桩后堆载(ZD)”两种工艺的处理效果对比。试验过程中通过地表沉降、孔隙水压力、侧向位移、桩的承载力等监测及检测手段,探究了两种工艺条件下的工程特性,分析了各自优异性及其适用的工况条件。结果表明:“先堆载后成桩”工艺对软土的固结度更高,但对堆载边界及外侧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大,且沉降达到稳定所需时间较长;两种工艺的桩体承载力相差较小,在满足承载力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可采取“先成桩后堆载”工艺,该工艺更有利于保护周边建筑环境,且施工工期短,节约成本,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以珠三角地区某软土地基加固工程为对象,在试验现场分别采用"先堆载后打桩"和"先打桩后堆载"两种工艺对软土地基进行加固处理,试验过程中通过沉降监测手段探究了两种工艺条件下软土地基的竖向变形规律.根据沉降监测数据发现:经过两种工艺处理后的软土地基在"沉降快速下降阶段"的沉降变化曲线满足多项式函数关系、"沉降趋于稳定阶段"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