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8篇
物理学   8篇
综合类   6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简单回顾了《东南大学学报》创刊40年的历史进程,阐述了她在东南大学建设中所起到的作用,介绍了为提高学报质量,《东南大学学报》编委会和编辑部所做的工作,提出了今后工作的展望。  相似文献   
2.
利用椭圆微带贴片的几何轴比接近于1,将椭圆贴片看成是圆形贴片,加上一些微扰⊿S,采用圆形微带腔内的模式分析,推导出了便于工程应用的椭圆形微带贴片圆极化天线的设计公式。井据此设计了三公分椭圆形微带贴片圆极化天线元,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用固相反应法制备系列Nd0.67Sr0.33MnOy(y=3.00-2.80)多晶样品.样品输运性质表现出自旋相关电致电阻特征.对氧含量等于化学计量样品,在测量温度范围内电阻不随负载电流变化,I-V曲线符合线性欧姆定律.对氧含量低于化学计量样品,当高于某一特征温度时,电阻变化符合线性欧姆定律;但低于这一特征温度时,电阻大小与负载电流有关,I-V曲线偏离线性规律;在绝缘体-导体相转变点附近,样品电阻随负载电流增大而迅速减小,表现出巨大电致电阻效应.对于y=2.85样品,当电流从1μA增加到30μA时,电致电阻接近80%.这种自旋相关的电致电阻行为与氧含量和界面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4.
5.
陈顺生  杨昌平  邓恒  孙志刚 《物理学报》2008,57(6):3798-3802
用固相反应和高能球磨合成后续热处理两种方法分别得到钙钛矿结构Nd0.7Sr0.3MnO3氧化物.两种不同方法得到的多晶样品,虽然晶体结构相同,化学成分和晶粒大小相近,但它们电输运性质却表现出很大差异.用固相反应法制得的样品的电阻几乎不随负载电流的变化而变化,即不表现电致电阻行为;而通过高能球磨合成后续热处理方法得到的样品电阻随外加电流增大而急剧减小,出现显著电致电阻效应.产生这种截然不同电输运特性的原因可能与样品的显微结构和界面性质有关. 关键词: 电致电阻效应 显微结构 钙钛矿结构锰氧化物 界面电阻  相似文献   
6.
本文简单回顾了《东南大学学报》创刊40年的历史进程,阐述了好在东南大学建设中所起到的作用,介绍了为提高学报质量,《东南大学学报》编委会和编辑部所做的工作,提出了今后工作的展望。  相似文献   
7.
随着毫米波理论与技术的发展,毫米波的生物效应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国外许多专家对此提出了多种假说,试图解释已发现的一系列生物效应现象。本文对此作一简介,重点介绍H.Frohlich的相干激励假说及其应用,以此推动我国科技界在这一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在温度1273 K、压强9 GPa条件下对固相烧结Nd0.7Sr0.3MnO3陶瓷样品进行热压处理. 结果发现, 处理后样品的晶体结构和空间群没有改变, 但晶胞参数和结构参数, 特别是样品的显微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 这些变化对样品的磁电输运产生显著影响: 在磁性上, 热压样品的低温饱和磁矩减小并出现磁矩排列弥散特点; 在电输运方面, 当负载电流小于1.5 mA时, 与烧结样品一样, 热压样品不产生电致电阻 (ER) 效应, 并在金属-绝缘体转变点出现最大磁电阻 (MR). 但在低温下, 热压样品仍有较大MR值. 当负载电流超过1.5 mA时, 热压样品原R-T曲线中的电阻峰替变为一电阻平台, 且随负载电流增大, 平台逐渐宽化, 阻值减小, 出现ER行为. 有趣的是, 在外磁场作用下, 电阻平台随外场增大逐渐变窄、消失并又演变为一电阻峰. 这些奇特的输运行为除与热压处理导致样品晶粒绝缘化有关外, 可能还与热压导致粒间相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9.
陈顺生  杨昌平  肖海波  徐玲芳  马厂 《物理学报》2012,61(14):147301-147301
采用两线测量模式对固相烧结方法制备的Nd1-xAxMnO3 (A= Ba, Ca, Sr,x= 0-0.9) 陶瓷样品电脉冲诱导电阻转变(EPIR)效应和I-V特性进行了测量. 结果表明, 与Nd0.7Sr0.3MnO3一样, 相同浓度掺杂的Nd0.7Ba0.3MnO3和Nd0.7Ca0.3MnO3 样品也能诱发稳定的室温EPIR效应. 进一步对Nd1-xSrxMnO3系列样品的EPIR研究表明, 这种界面相关的EPIR效应与样品中电子或空穴掺杂浓度密切相关, 在半掺杂 (x= 0.5)附近, 样品与电极接触界面能诱发稳定的EPIR效应. 然而, 随掺杂浓度的进一步增大或降低, EPIR效应逐渐出现减弱、不明显到完全消失的过程.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与锰氧化物中由于掺杂浓度差异所导致的界面缺陷在不同极性脉冲激励下重新分布而产生的内电场强弱有关.  相似文献   
10.
用渗银和银胶接触两种方法分别在多晶Nd0.7Sr0.3MnO3陶瓷样品上制作电极,用两线和四线模式对两种接触界面的直、交流特性进行测量.结果发现:渗银电极与陶瓷样品之间具有很好的欧姆接触特性,两线、四线模式下的电阻测量值相近,并且没有电脉冲诱导电阻转变(EPIR)效应;而用银胶接触作电极时,V-I曲线表现出关于原点对称的非线性特征,并出现稳定的室温EPIR效应.两种不同方法制备的电极在交流电场下的输运也有很大差异:渗银电极阻抗 关键词: 界面 接触电阻 EPIR效应 钙钛矿结构锰氧化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