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力学   2篇
物理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塔机起重臂的实际结构 ,建立双弹簧悬吊超静定简支梁的力学模型 ,进行动态分析 ,并以TC80型塔式起重机为例 ,利用有限元方法求解 ,引入梁单元和边界单元 ,得到塔机起重臂的多阶固有频率和主振型 ,其结果对于塔机的动态响应分析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
陈永会 《科技资讯》2009,(36):195-195,197
本文从电力电子技术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实践环节及考试环节几方面对课程提出改革意见,使之更加合理化,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3.
直接在时域上设计时滞不稳定过程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器.采取双回路三环节的控制结构,目标是优化两个时域指标-阻尼系数和积分增益.然后,合并三个环节得到设定值加权PID控制器.仿真表明该方法是有效的,具有好的鲁棒稳定性和性能.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用二(2—乙基己基)磷酸[HDEHP]从盐酸体系中取萃取锌的机理,确定了萃合物的组成为znA_2.2HA及萃取平衡常数K=10~(-1·15)(25±0.5℃)实验表明,当水相的PH=5.5时锌的萃取率最大(94.45%),而通过三级错流萃取,锌的萃取率可达99.87%,并当水相的PH=4.2时锌镉可达最大程度的分离。  相似文献   
5.
将结合面接触点拓展为椭圆形,基于KE有限元模型,类比球形微凸体在弹塑性接触变形阶段法向载荷、接触面积以及变形量之间的关系,采用代入法得到了表征椭圆抛物面形微凸体弹塑性接触变形机制的对应关系式.假设结合面接触点离心率分布与接触点面积分布相互独立,根据概率论以及接触点的面积大小分布函数,获得了关于结合面接触点面积与离心率的...  相似文献   
6.
陈永会  沈勇 《应用声学》2014,22(5):1391-1393,1397
提出一种简单的解耦多变量系统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器设计方法;首先,将多变量过程前馈解耦为多个独立单回路系统,利用解耦器对角环节保证解耦器的稳定性和可物理实现性;其次,针对每个已解耦单回路系统,提出同时考虑设定值跟踪、扰动抑制和鲁棒稳定性要求的期望闭环传递函数,由此得到期望控制函数,并基于期望控制函数的频率特征快速获取PID控制参数;最后,示例了解耦多变量控制器的设计过程;仿真结果表明该解耦PID设计法对一般多变量时滞过程的控制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基于三维接触分形理论和固定结合面切向接触阻尼耗能机理,建立了考虑弹塑性接触变形机制的固定结合面切向接触阻尼分形模型。模型仿真结果表明:切向接触阻尼会随着法向接触载荷的增大而增大;当表面分形维数小于等于2.5时,切向接触阻尼会随着分形维数的增大而增大;当表面分形维数大于2.5时,切向接触阻尼会随着分形维数的增大而减小。模型仿真结果也揭示了分形粗糙度尺度参数、塑性指数和摩擦因数对切向接触阻尼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在三维接触分形理论的基础上,从理论上建立了一种考虑微凸体的完全弹性、弹-塑性和完全塑性三种变形机制的结合面静摩擦因数三维分形模型。该模型反映了结合面法向载荷、分形维数以及分形特征尺度参数对结合面静摩擦因数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静摩擦因数f随着无量纲法向接触总载荷P*的增大而增大;分形维数D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无量纲分形特征尺度参数G*的增大而减小;考虑弹-塑性变形机制的结合面静摩擦因数小于不考虑弹-塑性变形机制的结合面静摩擦因数。  相似文献   
9.
依据各向异性分形几何理论,将结合面接触点拓展为椭圆形,结合微凸体接触点面积大小分布函数以及概率论相关理论获得关于椭圆形接触点接触面积以及离心率的二维联合分布密度函数,应用赫兹接触理论,进而建立了依据各向异性分形理论的结合面椭圆弹塑性法向接触刚度模型,并采用MATLAB软件对影响结合面法向刚度的相关因素进行了数值仿真及结...  相似文献   
10.
二(2-乙基己基)磷酸萃取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2-乙基己基)磷酸(简称P_(204)是一种酸性磷型萃取剂。本文采用P_(204)的正己烷溶液从盐酸体系中萃取钐,确定了其萃取机理和萃合物的组成,测定出表观萃取平衡常数;并用P_(204)的磺化煤油溶液对钐的萃取条件及负载有机相的反萃条件进行了筛选。实验表明:当起始水相的PH值等于3.86时,萃取率达99.54%,而采用2N盐酸进行二级反萃,反萃率高达99.6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