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9篇
化学   11篇
晶体学   2篇
综合类   2篇
综合类   26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发展史反复证明:批判是创新的源泉,是科学发展的源动力。本在化学教学的理论后面上探讨了培养学生批判思想能力的意义、障碍、环境、途径及注意问题,力求对中学化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一点启示。  相似文献   
2.
从2000年开始,国家在部分省、市试点进行了高考综合考试改革,现已逐渐扩展遍及18个省市。在综合考试中,综合理科有着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其与分单科测试相比,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高师是教育的母体,在高等师范院校应重视综合理科师资的同步培养。  相似文献   
3.
4.
试论教学管理系统的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教学管理工作的实践为基础,论述教学管理中的决策系统、信息反馈系统和监督控制系统的基本内容、基本功能和它们的相互关系以及这三大系统在教学管理中所起的作用和效果。  相似文献   
5.
课堂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实践证明,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教学工作中的中心环节的作用,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在尊重和应用教学科学性的基础上,系统地研究和提高教学水平。本文从课堂教学的导入、过程、结束三个基本环节入手,通过课堂教学方法实例,重点探究了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方法在各个环节中的积极作用和意义。研究表明,教学方法在提高教师实际工作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潜能等方面发挥了一些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了更好地开展《科技创新训练》实践课程教学,提升课堂教学效果,针对科技创新训练课程的选修学生年级、专业和学习起点不同,该文探讨和应用学科教学知识(PCK),确立了实践教师的有效教学个人标准,通过围绕课堂教学进行"课堂教学决策"与"有效教学研究"两大实践活动,完善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用实例分析了应用PCK帮助教师认知有效教学个人标准和构建学科教学知识的方法,研究表明PCK能够有效提升教师课堂教学决策能力和教学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7.
标题配合物是由三齿配体N,N-二(2-苯并咪唑甲基)亚胺(IDB)与NiSO4•6H2O在甲醇-乙醇溶液中反应得到的紫色晶体. X射线衍射测定了其单晶结构. 结构分析表明, 镍(II)分别与两个IDB配体中的苯并咪唑的四个氮和胺基的两个氮配位形成畸变的八面体构型. 研究了纳米金和小牛胸腺DNA对配合物荧光的影响, 探讨了配合物的荧光猝灭与恢复的可能机理.  相似文献   
8.
报道了含对称六齿配体N,N,N′,N′-四(2′-苯并咪唑甲基)乙二胺(EDTB)的单核镍(Ⅱ)配合物[Ni(EDTB)]·2ClO4·2CH3CH2CH2CH2OH的合成、晶体结构及催化尿素水解的活性.该配合物为三斜晶系,P 1空间群,a=1.022 97(12)nm,b=1.281 81(15)nm,c=1.853 0(2)nm,α=72.470(2)°,β=77.400(2)°,γ=81.603(2)°,V=2.252 7(4)nm3,Z=2,F(000)=1 032,Dc=1.454g/cm3,Mr=986.53,μ(MoKα)=0.618mm-1.最终因子R[I2σ(I)]:R1=0.066 8,wR2=0.181 4;R(全部数据):R1=0.070 5,wR2=0.184 7.结构分析表明,镍(Ⅱ)分别与配体中的4个苯并咪唑氮原子和2个胺基氮原子配位,形成一个六配位的畸变八面体.荧光光谱法实验表明,该配合物具有催化尿素水解的活性.  相似文献   
9.
报道了八齿配体N,N,N′,N",N"-五(2-苯并咪唑甲基)-二乙三胺(简写为DTPB)及其含镍双核配合物〔Ni2(DTPB)(C2O4)〕·(ClO4)2·CH3CH2OH·2H2O( )的合成.对( )进行了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自旋共振谱和循环伏安研究.推测配合物中每个镍离子( )为六配位的八面体结构.  相似文献   
10.
[Zn(py)2SHSH]的合成、晶体结构及理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The crystal of zinc complex with salicylaldehyde salicylhydrazone(SHSH) was obtained in DMF and pyridine. It has been characterized by IR, UV, element analysis and X-ray diffraction analysis. The crystallographic data were as follows: monoclinic system, space group Pn, a=1.094 6 nm, b=0.884 0 nm, c=1.161 0 nm, β=101.350°, Z=2, V=1.101 0 nm3, Dc=1.441 g·cm-3, μ=1.148 mm-1, F(000)=492 and the final R=0.029 5 and wR=0.068 5 for 2 642 observed reflections with I≥2σ(I). The X-ray crystal structure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 center zinc(Ⅱ) is bonded to two oxygen atoms and one nitrogen atoms from a tridentate ligand(SHSH) and two nitrogen atoms from two solvent pyridine molecules to form a five-coordinate distorted trigonal bipyramid. The full-optimized molecular geometries of title complex was calculated at B3LYP/6-31G and HF/6-31G levels with Guassian 98W program. CCDC: 25283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