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利用重庆2016-2020年2092站的1 h, 3 h, 6 h, 12 h和24 h五类滑动小时累积降水数据,分别以45 mm, 95 mm, 145 mm, 195 mm和245 mm为极端阈值,运用对数型区域暴雨综合强度评估模型,对50场典型暴雨过程进行评估,并设定站数分类条件,将所有区域暴雨过程以综合强度0.9等量划为极端密集类(EC)和正常疏散类(ND),前者根据单站过程空间分布分为全域型(REC)、西部型(WEC)、东部型(EEC)、中西部型(MWEC)和中东部型(MEEC).研究发现:(1)极端密集类各型的平均区域综合强度由强至弱依次为WEC,MEEC,REC,MWEC,EEC,该类区域综合强度与单站数、强区间站数均呈显著性正相关.(2)单站点分布较广的REC和MWEC/MEEC下对应“东少西多”和“中间偏少”态的致灾力为最强,相比而言,WEC/EEC体现为分片区聚集成灾,虽影响范围较小但短时极端强降水在重庆西部地区的致灾概率较东部更大、破坏力也更强.(3)5年间所有区域暴雨过程中,区域综合强度与极端3 h幂平均小时雨强和极端均值都呈显著性正相关,且系数都在0.77及以...  相似文献   
2.
利用四川盆地和重庆地区1980-2012年主汛期(5-9月)基本站小时降水观测资料,分析了短时强降水事件降水量、频次和强度的日变化特征,研究了短时强降水事件日峰值位相和空间分布特征,事件极值降水日变化和持续时间等分布特征,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川渝盆地短时强降水事件开始时间的日变化上(01:00-24:00时,北京时间,下同),表现为“V”型结构下典型夜间峰值位相特征;结束时间的日变化上,表现为多个峰值型结构分布.强降水事件持续时间的日变化上,频次和降水量均呈双峰型结构,频次极大峰值出现在3 h,而强度上随着持续时间的延长,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2)短时强降水事件极值开始时间空间分布上,极大频次和极大降水量出现在20:00-01:00时内,主要分布在盆地南部和西部大部分地区;日峰值频次结束时间主要发生在20:00-01:00时和08:00-13:00时两个时段内,主要分布于盆地南部、中部和西部大部分地区;3)短时强降水事件极值降水的日变化上,降水量和频次呈现单峰型结构,白天多为短时间(2~4 h)强降水事件出现极值,而傍晚开始至第二天清晨,持续2~10 h强降水事件出现极值均有发生;强降水事件极值降水持续时间日变化,1~24 h内呈单峰型结构,峰值出现在2 h.  相似文献   
3.
根据1961—2012年重庆地区34个气象观测站的逐日降水资料、NCEP/NCAR再分析数据集中的高度场格点资料和NOAA的海温逐月资料,分析了重庆地区秋季连阴雨的气候特征、气候背景与前兆信号.结果表明:近52年来重庆地区秋季连阴雨频数呈线性增多趋势.重庆地区秋季连阴雨偏多(偏少)同期环流对应乌拉尔山地区高度场偏低(高),欧亚中高纬度地区盛行经向(纬向)环流,赤道东太平洋区域海温偏低(偏高).前期春季、夏季孟加拉湾地区、我国南海地区500hPa高度场、赤道中东太平洋地区海温,特别是Nio3.4区的海温异常变化是重庆地区秋季连阴雨出现异常偏多(少)值得关注的前兆信号.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