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化学   1篇
数学   1篇
物理学   1篇
综合类   6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文采用溶胶-凝胶方法合成SiO_2溶胶,制备了8-羟基喹啉改性的有序介孔SiO_2涂层毛细管,建立了毛细管微萃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CME-ICP-MS)在线联用技术分析铝形态的新方法.选择游离态铝和Al-柠檬酸络合物为不同铝形态的代表物,详细探讨了不同实验参数对铝形态分离的影响.结果表明:8-羟基喹啉改性的有序介孔SiO_2涂层毛细管在pH为5.0~8.0的范围内可以有效地分离试样中的稳定态单核铝(柠檬酸铝)和非稳定态无机单核铝(游离态铝).方法的富集倍数为10,检出限为0.34 ng·mL~(-1).该法应用于湖水、池塘水和长江水中铝的组形态分析,所得结果与8-羟基喹啉负载硅胶微柱分离所得结果吻合很好.  相似文献   
2.
对截止2015年3月拉曼光谱在文物考古领域应用的文献进行了梳理,分析了国内外拉曼光谱在文物考古领域的应用态势。从SCI/SSCI期刊库及中国知网期刊库及特刊库,检索了涉及拉曼光谱在文物考古领域应用的英文文献992篇,中文文献160篇。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分析了文章发表的年代分布、期刊分布、研究机构分布以及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关系、文章被引频次等状况;比较了国家地区之间研究实力的差异,国内外研究水平的差距。结果表明,进入21世纪以来,国内外拉曼光谱在文物博物馆领域的应用均显著增加,但国内与国外在文章发表数量、被引频次等指标上均尚存在一定差距。文献分析的结果同时也表明,在该领域存在着机构间、国家间等不同层面的广泛合作。以上结果可以为今后国内文物博物馆领域提高拉曼光谱的应用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先看实验教科书《数学5》关于《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的推导过程,对于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Sn=a1+a2+a3+…+an。根据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可写成:  相似文献   
4.
次声是频率小于20 Hz的声波,自然界中各种物理现象在孕育、发生、发展过程中均伴随有次声波的产生,并且不同物理现象所产生的次声波有着各自固有的频段,随着监测手段的逐步完善和CTBTO全球次声检测系统的逐步建立,次声波在灾害监测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介绍了次声监测的常用装置和定位方法,阐述了不同灾害在孕育阶段和发生阶段所产生的次声波的频率,并通过介绍多种灾害在孕育、发生阶段产生的次声波,分析了对于同种灾害在酝酿期和发生过程中所产生的次声波频率的不同。  相似文献   
5.
封装的可靠性是保证器件稳定,且发挥正常功能的重要性能。建立了PCB板及封装件的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采用Input-G方法模拟封装整个跌落过程,计算PCB板的动力学响应,研究了影响跌落实验的各个参数。将Input-G简化模型与带焊点的模型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模拟分析表明Input-G简化模型可以大大节约计算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对于PCB板而言,利用Input-G简化模型来研究其上的动力学响应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用氧等离子体处理酶解木质素,分析酶解木质素表面化学成分及自由基浓度的变化,研究氧等离子体处理对酶解木质素/杨木纤维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探索氧等离子体对酶解木质素胶合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氧等离子体处理后,酶解木质素表面m(O)/m(C)提高了56.0%,大量含氧官能团(如—OH、—COO等)被引入酶解木质素表面。同时,酶解木质素表面自由基浓度提高了27.4%。氧等离子体处理使酶解木质素/杨木纤维复合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得到了改善,其中内结合强度提高了30.2%,静曲强度增加了14.2%,吸水厚度膨胀率下降了29.0%。  相似文献   
7.
按我国《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和方法》的要求,采用健康昆明小鼠,以灌胃染毒方法进行了大腹园蛛急性毒性、最大耐受剂量和亚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表明:大腹园蛛粉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大于15g/kg.根据国际卫生组织的标准判定,该大腹园蛛的毒性分级为无毒.亚急毒实验显示,大腹园蛛组与对照组相比,体重和脏器系数变化及血液和生化指标均无明显差异,表明大腹园蛛粉属于无毒物质,这为大腹园蛛的活性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密立根油滴实验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密立根油滴实验是物理学的经典实验之一,至今仍是近代物理实验中的必做实验。实验的基本方法有动态法和静态平衡法两种。通过比较,动态法操作简单,结果精确度较高,成为测量基本电荷量比较实用的一种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9.
 次声监测方法在灾害监测方面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地震监测领域。大震来临之前1~10 d,通常都会接收到次声波异常信号,这种异常信号是由于孕震末期地质体运动引起地表波动而产生的。本文以2004 年苏门答腊8.7 级大地震为例,观测研究其震前接收到的次声波异常信号,并利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模拟了次声波异常信号的产生。分析结果表明,苏门答腊大地震发生之前的孕育末期,地质体的动力学行为引起了次声波,次声波的能量主要集中在10-3 Hz 量级上,研究次声波的异常信号可能为地震预测提供一条有价值的途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